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赴海外留学人数激增、中国国内对奢侈品消费需求加大以及社交网络迅猛发展,“海外代购”潮方兴未艾,这一现象引起了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近日报道,在纽约,二十来岁的打拼一族往往为高昂的房租而发愁,但张雨竹(Zhang Yuzhu,音译)不同,她付起房租来很爽快。
张来自中国,在纽约读研究生。闲暇之余,她经常光顾这个城市最奢华的百货商场,并且专挑奢侈品“下手”。有一回,她豪掷4.5万美元,买下了一款令众人垂涎的爱马仕铂金包(Hermes' Birkin)。要知道,该款包被一些人奉为手提包中的“圣杯”(holy grail)。
不过,张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没错,她就是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外代购”族中的一员。这些奢侈品的最终去向是中国,“海外代购”族是这一链条的源头。
“一般情况下,我买一个香奈儿(Chanel)的手提包能挣两三百美元,但买一个爱马仕的手提包报酬会更高。”张告诉记者。她解释,之所以有人愿意通过“海外代购”的方式购买奢侈品,是因为中国对这类产品的赋税往往很重,在美国买可以便宜30%。
至于客户,张说,她通过微信、微博等中国社交媒体招揽,一般她会在上面每月更新一次最新款的奢侈品。而客户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付款,这其中包括支付给她的酬金。也有人通过淘宝网等方式招揽客户。“生意”好的时候,张一个月可以帮人代购6个包,品牌涵盖香奈儿、爱马仕、普拉达(Prada)、迪奥(Dior)、宝缇嘉(Bottega Veneta)等,此外还为约50位客户代购其他物品。
事实上,很多在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留学的中国年轻学生都开始做起这项特殊的“业务”。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企业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称,中国的奢侈品销售市场会越来越依赖此类“互购贸易”(parallel trade)。
不愿透露名字的李姓学生在巴黎念MBA,目前也在帮人代购,他称自己每月可挣6000多美元。李目前没有计划去找别的工作,“我是奢侈品的狂热爱好者,我认为做‘代购’比干其他工作要容易得多。”不过,他也承认,做“代购”不稳定。尽管李和爱马仕等店的员工都很熟悉,但也不能拿到大折扣。“除非你是超级VIP会员,否则想都别想。”他说。
但是,中国正在发起的反腐运动使得2013年中国奢侈品的销量大减,李的“生意”也因此受到影响。
不过,汇丰银行消费品分析师、《珠宝王朝:为何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统治方才起步?》(The Bling Dynasty: Why the Reign of Chinese Luxury Shoppers Has Only Just Begun)一书作者艾万.拉姆博格(Erwan Rambourg)称,到2025年,全球奢侈品消费中,每两笔就有一笔是由中国人买单的,且很多是在海外消费的。
的确,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China E-commerce Research Center)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744亿元(120亿美元)。而据贝恩公司介绍,全球奢侈品销量中,中国客户占29%,列世界第一位,很多奢侈品都是被中国游客在海外消费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像张和李这样的“海外代购”族。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此种行为究竟是“购物”还是“走私”?该现象引起了中国海关的关注。
就此,中国海关总署规定,自今年8月1日起,“跨境电子商务”(cross-border e-commerce)必须向海关申报进出口货物清单。
“不遵守此规,将被视为违法乃至走私。”上海万擎电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振旺(Lu Zhenwang,音译)说,“很少有人愿意冒这个险。”
尽管如此,张和李仍然表示他们不会立即放弃这份“肥”活。
“你可以说这是走私,但你无法证明这是走私,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通过合法渠道购买的。”李争辩道。
而张则表示,她不会永远做“代购”,但眼下中国很多大学生,包括海归,不好找工作,“我想赚些零花钱。”
|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