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谈到兖矿集团在澳大利亚的10年历程,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希勇告诉记者,其中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怎么给“洋人”当老板。
兖矿集团是国内煤炭行业第一家“走出去”的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已经10年。李希勇告诉记者,这10年,兖矿集团吃了很多苦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这对国内企业“走出去”有借鉴意义。
迄今为止,兖矿集团累计在澳大利亚投资40.1亿美元,实施7次资本运作,获得煤炭资源量53亿吨、铝土矿勘探资源2.62亿吨;拥有9个生产矿井、4个煤炭资源勘探项目,现有矿井产能4665万吨,是澳洲最大的独立煤炭上市公司。
李希勇的第一次:他们不让我下井
李希勇是2013年7月出任兖矿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的(今年2月任兖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让他感到很愕然的是,他第一次去兖矿集团在澳大利亚的煤矿,该地“矿领导”竟然不让他下井。
李希勇介绍说,他们的理由是,事先没有预约,矿上不好安排。
这个时候,李希勇的心境有点复杂。一方面,是澳方管理方程序严谨。这值得称赞。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大股东的地位受到“漠视”。
后来,李希勇通过一系列的事情感受到,在一定程度上说,澳方人员是在排斥中方,强调必须按照他们的规矩办。
李希勇对记者感慨道,我们去澳大利亚投资,就像咱们国家西部落后地区的人去深圳做老板,这很难;同时,他也谈到,我们如果去非洲落后地区投资,也像深圳老板去西部落后地区去种地,同样很难。人与人理念的沟通,十分重要。
李希勇说,我们尊重他们的管理经验、模式,但也要改变他们的观念。
兖矿集团在澳大利益有一个1800万吨级的选煤厂,总共只有60个员工,而在国内,同等规模的选煤厂,五六百人都不止。李希勇说,人家的效率是咱们的10倍都不止。
有一个矿聘请了一个独立董事,人很牛,但一直站在小股东角度说话,不考虑大股东的利益,一有事就吵吵,因此也被称为“政治家”。当李希勇得知他是兖矿集团发薪水之后,就私下建议其辞职。
利益永远是均衡的,任何一方的利益都应该得到保护。这是李希勇的观点。
最后,这位独立董事主动辞职了。因为他知道,如果被东家辞退,那他以后就很难找到活儿干了。
李希勇告诉记者,外国人看起来冷冰冰的,其实也很好面子。一个矿的CEO向他汇报工作,开始先秀几句汉语。然后偷偷地问翻译:老板对我印象咋样。看到这个场景,李希勇也会偷偷一笑。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起当地员工对你的归属感,而不是排斥感。当有了归属感之后,他们就会主动给你出主意,想办法。
兖矿集团甚至将评选劳模用到了澳大利亚。
保罗斯特林格是兖矿集团的年度“劳模”,获得了15000元人民币的奖金。原因是,在他带领下,他所在的矿在2013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记者没有采访到保罗?斯特林格,也不知道他对“劳模”这个称谓或者是荣誉如何理解,但他在获得奖金后的做法是,将奖金以兖矿集团的名义汇入一个专用账户,用于帮助遭遇危难的当事人家庭。
学会和政府打交道
你不加价,我就破产。
这是兖矿集团和澳大利益西澳州政府的一场博弈。兖矿集团是最终胜利者。
当时的情况是,西澳洲2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两家煤炭企业,一家是兖矿集团,一家是印度公司。西澳洲是燃煤供电,但兖矿集团收购的西澳洲普瑞马煤矿已经与西澳州政府下属的协同能源公司签订30年销售合同,价格成本严重倒挂,2013年普瑞马煤矿亏损1.96亿元人民币。
李希勇介绍说,面对亏损状况,我们必须和西澳洲政府谈判。“不能我们一直亏损给你供煤吧。”
但谈判很艰难,西澳州政府的态度很坚决:合同已经签了,不能再改。煤提价,就意味电也要提价。电提价,选民的选票可是不答应的。
兖矿集团被逼到墙角的时候,也使出了“计谋”:不提价,我就破产。看你的电从哪里来。
这时候,兖矿集团是看准了形势的,印度那家公司也撑不下去了。如果兖矿集团在当地的企业宣布破产,那就会出大事的,西澳州政府也撑不住。
“经过80多轮艰苦谈判,迫使西澳政府支持普瑞马煤矿煤价上调,使(兖矿集团)澳洲公司这一最无解的亏损点一跃成为第二大盈利矿。”李希勇说。
兖矿集团澳大利亚另外一项重大“业绩”是取得了“国民待遇”。
澳大利亚人的警惕性很高,对外资进入资源领域也设置了很多门槛,其中就有股权门槛,比如,控股比例不能超过78%。
但兖矿集团就突破了这个门槛。
“通过策略性沟通,促使澳洲政府改变了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歧视性政策,解除了对澳洲公司运营管理和低于78%股权比例限制,获得澳洲国民待遇,有利于我们合理合法地进行股权运作,维护大股东权益,实现兖矿利益最大化。”
这其后带来的效应是,去年12月底兖矿澳洲公司完成可转换债券发行,募集资金18亿美元,澳洲公司资产负债率由下降到55%,恢复了自我融资功能。
李希勇总结道,当初西澳州说,“不能谈、不可谈、没法谈”。其实,在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啥都可以谈。问题是,你要按照别国的法律框架下谈,遵守人家的规矩去谈。
四点体会
采访中,李希勇谈到,现在,国内企业正在处在第二波“走出去”的浪潮之中。
第一波是国有企业走出去。现在看起来,成功的在2成左右。第二波是民营企业走出去。近三四年来,这股浪潮很猛。
20%的成功率,给正在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警示。
兖矿集团在2013年出现困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汇率的风险。2013年10月份前,由于澳元贬值较大,公司财务报表以澳币记账,造成当年汇兑损失22亿元人民币。
兖矿集团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李希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经公司反复研究,我们改进记账办法,用澳洲公司预期半年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与需要偿还的美元贷款相匹配,覆盖账务,这样就符合不计算汇兑损失的国际会计准则。这个办法十分巧妙,且成本为零,比投行提出的方案年节约资金5000万美元。一年来,这个方法非常成功,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创造了跨国公司规避汇兑风险的成功模式。”
记账办法更多具有“技术性”。作为第一批“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兖矿集团给出了四点建议。
李希勇说,第一点,你要“走出去”,你必须有国际化的理念。“绝不能把在国内现有经验和经营模式拿去运用,应该根据当地实际,学会换位思考。”第二点,你必须有国际化的人才队伍。第三点,你必须对目标国和目标产业有个科学、清醒的认识。第四点,你必须对目标国的法律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确实的了解。
|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