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外留学治愈“异乡孤单”的良药是这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大能猫 发表于 7-5-2015 12:19:30 转发到朋友圈 删帖
    1822 0

    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对很多海归来说,留学生活最大的收获,除了自我提升,就是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这种“海外情”与“同窗情”、“战友情”相似,来自共同的经历和难忘的时光。

    治愈“异乡孤单”的良药

    “孤独会散发出带着清冷气息的微粒,包裹在你周身,将你与人群隔绝,让别人忽略你的落寞。”从英国回国5年的周先生说起留学生活,突然文艺起来。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后悔的就是在英国读书时,离群索居地住在离学校很远的单人宿舍。假期时,他连续几天都不说话,“那种状态很容易抑郁或疯狂”。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自救”,他每天和同专业的中国同学打电话。“电话接通了就放在桌上,想说话了就说几句,不想说话时就各忙各的,觉得心里逐渐踏实了。”

    朋友是缓解海外寂寞的良药。

    留学澳大利亚的小岩对记者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种滋味很难受,因此她总会和朋友聚在一起。节日到来时,一些原本不是很熟的朋友也会相约一起玩,就是不希望让谁孤零零地待着。

    那几年,和小岩关系最好的是一个台湾女生。“我俩住得非常近,每天晚上不是我去她那儿,就是她来我这儿。”小岩感叹,在国外的日子,如果没有亲密的朋友,很难支撑下去。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谢雨说,出国后,人和人之间特别好相处。虽然在英国的华人很多,但看到中国人仍倍感亲切,彼此很快就能成为朋友。她向记者戏称,留学时的朋友多是“吃喝玩乐”的交情,她同专业有4个中国人,因为相处得很好,经常周末结伴开车出去游玩,一同感受过“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同欣赏过双门彩虹。回国后,每次看到类似景象,谢雨还会想起当时的情景和那些朋友。

    朋友是支撑你坚持下去的力量

    从2006年出国读书,到2011年归国,小岩在海外度过了5个寒暑。她告诉记者,刚到国外时,没什么独立生活的经验,英文也没那么好,“靠朋友之间的相互扶持、相互开导,才能熬过来”。“有时觉得特别难坚持下去,但和父母或国内的朋友倾诉,他们并不在这个环境里根本理解不了,给的建议实用性非常低。这时,室友、前辈的经验才最管用。”

    小岩向记者说起她留学生活中最惊心动魄的一段插曲。离本科毕业还有一个学期的时候,她突然接到学校通知,说她的课程选错了,无法正常毕业。小岩当时就慌了,“一下子计划全打乱了,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办”。

    这时,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向她伸出了援手。他们建议小岩立刻和教务取得联系,积极沟通解决问题。小岩说,几封邮件往来后,她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教务老师,但这名工作人员在接待小岩时态度非常傲慢。“他认为我是国际学生,一定是我自己搞不清状况,选错了课。接待我时,他还嚼着口香糖。”

    愤怒之余,小岩陷入了自我怀疑。“当所有人都说是你错了的时候,你也会怀疑自己。”几个在海外结识的闺蜜冷静地建议她,先找到3年前包含选课信息的邮件。她们帮小岩打印了邮件作为证据,并陪她去见了教务主任。

    最终,直到找到系主任,这事才得到了妥善解决。校方终于承认自己搞错了,小岩得以顺利毕业。在这个过程中,她的闺蜜们一直陪着她,给她壮胆打气。“如果没有她们的帮助,我可能就这么算了,让我再念一年就再念一年吧。”

    中国朋友暖心,外国朋友励志

    小岩说,因为她在特别不幸的时候受到了朋友的帮助,就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她在澳大利亚读硕士时认识的很多朋友,都是国内大学毕业后刚出国的,小岩自觉地扮演起了助人者的角色。“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会特别想帮助他们。因为当初我刚出国遇到难题时,都是朋友的朋友特别无私地帮助了我。”小岩告诉记者。

    谢雨在国内读大学时,学校离家特别近,基本没有感受过集体生活。当她“两眼一摸黑”地来到英国后,“最幸运的就是碰到了一群好朋友”。

    谢雨的室友和她一样,是北京女孩。后者读预科时买了炒锅,谢雨从国内带去了电饭锅,必需品上的互补共享,让她们以最低成本拥有了最基本的生活配置。由于室友不会做饭,谢雨当起了厨娘。“她什么都不挑剔,什么都吃!”食客的随和,让谢雨觉得十分幸运。

    谢雨说,她和室友连磨合期都没有,“就直接进入了‘老夫老妻’的阶段”。而在物价昂贵的英国,两人共同承担开销也节约了生活成本。谢雨的室友课余时间在一家中餐馆打工,每天半夜十一二点回家,都会带鸡球和炒饭。如今谢雨和室友还会经常说起留学时的“马无夜草不肥”,谢雨一边美滋滋地回忆当时的午夜大餐,一边“谴责”室友让她在英国期间长胖10斤。

    小岩读本科时,身边大陆的朋友很少,关系亲密的人中有不少外国朋友和台湾同胞。她的室友就是日本姑娘。“日本人办事很细致,我住进去之前,她就找我见过一次面。”小岩说,她和室友的沟通方式非常健康,有什么问题都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也会为对方考虑,约束自己的行为。

    回头想来,外国朋友对小岩的影响更加深刻。“他们大多不是家中的独子,因此留学的感觉很不一样。他们都是那种很艰苦朴素的学生,总是催我赶快念书,赶快写论文。”小岩说。

    回国后仍没断了联系

    对小岩来说,在国外相识相交相知的朋友,在感情上是很特殊的。“回国后,我遇到工作上、感情上的事,还会和留学时的朋友商量。”她说,国内的朋友有时思维方式比较传统,生活也比较按部就班。而国外的朋友普遍认为“人生苦短,必须喜感”,“大家都觉得能拼一把就拼一把,应该让生活有趣一些。彼此的价值观很相似”。

    小岩说,她留学时的朋友,归国后也一直保持联系,“基本上读本科时的三四个人、读硕士时的四五个人,是‘核心朋友’,没断过联系。”而她口中“最亲厚”的台湾闺蜜,也会找机会和她见面。“她来大陆、我去台湾时都见过,虽然毕业拖了两年才第一次见,但那种熟悉的感觉一点都没变。她当时还对我说,‘感觉就像上个星期还和你在一起一样’。”

    曾在英国留学的慕青也告诉记者,“一起走过艰苦岁月的朋友格外值得信任”。她提到,一起租房子的室友相处得特别好,虽然现在分散在世界各地,平时联系不多,但每次见面都会格外亲切。

    谢雨回国后,仍希望同留学时的朋友维持当时的感情,“现在想起来,还是想立刻飞过去看他们”。但因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这些海外结识的好友平素聚少离多。“我们特别好的几个人中有一对情侣,回国后结婚了,我特意飞到广州去参加婚礼。”因为不想和朋友分开,谢雨回京的机票一改再改,直到改无可改。最后,那对新婚夫妇干脆和她一起飞回了北京。

    虽然只能通过手机、微信联络,但大家都在努力创造重逢的机会。“比如假期到了,我们都会问问彼此的位置,希望能凑到一起。”谢雨说。

    也有些朋友,在国外关系很好,但回国后有了各自的圈子和生活,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也很少联络。谢雨说:“无论是不是经常联络,我都非常想念他们。”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其他网友还看了 ...

    登录发布 生活求助 搜索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