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区域置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阿德莱德的钢琴人生(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10-1-2011 23:46:20 转发到朋友圈 删帖
      21966 83

      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5-22 17:32 编辑

      我在阿德莱德的生活真可谓就是钢琴生活,弹琴、教琴,准备音乐会。常常练完或教完琴回家那个passion还在延续,我就写一些文章,或者在网上回答很多家长的问题,或者说为了回答家长的问题,我写了很多文章。忽然觉得我在阿德莱德,应该把我的感受和那些和学生家长的交流放在阿德莱德的论坛里和同一个城市的朋友分享。虽然,大部分文章都太长了,有耐心看完的人很少。

      这里,先贴一个去年写的感受,那是还在读cousework master,还没开始大规模教琴,所以很有闲情雅致,写字都带着花香或酒香。细心的看到后来会发现我读research master和大规模教琴以后,写的文章除了钢琴就还是钢琴了,我的生活更加简单了。

      07年,我pr了,可是由于我在国内教学上的事情还没有了结,(我在一个钢琴学校做教学主管,负责钢琴老师的培训与考核),重要的是我有幸投到一对很有实力的钢琴家门下磨炼我的琴艺(是一对夫妇,先生是悉尼国际钢琴比赛85年的第一名得主,太太是美籍韩裔钢琴家,意大利国际比赛第一名得主,二人刚从美国回国定居,我同时跟他们两人学习)。09年,我才来澳州读书了。继续我的双重身份——音乐学院的钢琴学生和小朋友的钢琴老师。在我两位大师级老师的监管下,我制作了60分钟的演奏video用以申请音乐学院演奏专业的硕士。我愿意泡琴房可就是不愿再考一次a类雅思,所以取巧来到了南澳的历史悠久的Elder Conservatory of Music. 我放弃了悉尼和ANU的conditional offer(专业通过,要提交雅思成绩)选择这里,除了免考雅思以外,在这所音乐学院我可以读钢琴演奏和教学综合的硕士,在别的音乐学院这两个专业要分开读。因为在国内我已经有丰富且算成功的教学经验,我把钢琴教学看得很重要,所以我很感兴趣pedagogy 这门课。

      现在我在阿德莱德似乎越来越享受我的音乐生活了。每天一路观察着邻居花园里的花开花落,去乘火车到学校上课、练琴。在我的眼里,阿德莱德这个“偏远城市”有她独特的可爱之处。规划非常整齐,无论是city还是各个suburb。City里面火车站,Parliament House, Library, Museum, Art Gallery和大学整齐的排列在一条街道上,路边还不时有或庄严或可爱的雕像点缀。阿德莱德的人们很纯朴,人和人之间很亲近随意,最可爱的是city loop司机的那声亲切的: hello ,dear!

      在音乐学院,我也是愈来愈发现有很多让我喜欢的地方。百年历史的ELDER HALL,每个星期五lunch time,例行音乐会,我每周必去。在这里的演奏都水准颇高,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奏家和室内乐组合。我们音乐学院学生是免费的,我每次听完音乐会都赞叹这顿免费的丰盛甚至高贵的“午餐”。每次音乐会上都能看到好多老年观众,我在楼上往下去,楼下到处是斑驳的银发。这些老人每次到场都装扮得很高贵,很正式,老先生的皮鞋都擦得很亮,老太太的都佩戴着很漂亮的首饰。从老人们听音乐会的神情来看,他们都曾经受过良好教育。永远不会在不合适的时候乱鼓掌,听起音乐来神情专注。

      有些学生觉得ELDER HALL太古老,没有中国音乐学院的琴房宽敞明亮,可是我却喜欢去ELDER HALL的琴房练琴,时不时可以听到管弦乐队排练的声音。有时中途去洗手间,我就会通过空无一人的大音乐厅,从古老的巨大的管风琴下经过,那时常常想:一百年前,谁在这里演奏?对我们来说,百年不算古老,我们弹的巴洛克时期音乐少说也有300年了。

      在学校除了有一位非常好的俄罗斯钢琴家给我上钢琴课外,还有一位英国式的老绅士,主管我的钢琴教学课。他操一口地道的英国腔,行为举止也是十足的英国绅士。他是两个州AMEB考级委员会的主席,专业成就我就不提了。我非常感谢他的是,他给我上的教学课非常实用,并且给我提供很多教学实践的机会。在国内,钢琴老师都是靠自己摸索经验,很少老师会真切地教你实用的教学方法。而在这里,S导师每次上课就拿出我们教小朋友用的教材研究教学细节,帮助我快速的了解了在澳洲甚至英美常用的入门教材和中高级材料。在国内,我曾经在一些教学机构培训过一些钢琴老师,对国内的钢琴教学还是比较了解。可是来到这里我逐渐发现,原来有这么丰富的入门教材提供给小朋友和教师。国内常用的“小汤”是美国在1937年出版的,中国很多老师坚持在用。当然,小汤也有它的优点,但是近年来很多的钢琴教育家新开发出来的入门法我想是更加合理更容易被小朋友接受的。

      刚开始的时候导师 让我在音乐学院办的Saturday school里面观摩他上的钢琴小组课。在课堂上,我发现好多和中国琴童学琴经历的差异。 这里的小朋友在课堂上热情极高,但也很守规矩。关键是老师对他们的态度非常人性化,真地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在集体课上,老师从不会抓住某一个学生的问题不放,有些问题暂时忽略不一定是坏事,孩子们可以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一个知识点。而在国内的时候,由于我受美国教学方法影响,一直避免那种表面看似很严格,而实际上把学生弄得从肌肉到头脑都将僵硬的教学方法。(据我了解,这样的教学在国内很常见)。这里的学生初一看,发现他们表面上没有中国同等年龄的小朋友级别高,但一段时间观察下来,前期的教学给他们打好了深厚的音乐素养根基。他们弹琴那么自然,那么自信,这是中国孩子少有的。

      从观摩到走上小组课讲台再到后来开始给几个小朋友上个别课,我已经开始喜欢在这里教钢琴。虽然英语教学,我要做充分的准备,但是我已经越来越自信了。

      在国内,我更早前的老师——上海音乐学院博导赵晓生教授对我说:钢琴,有些东西是教得会的,有些东西永远教不会。 我深信这一点,有些东西只能通过先天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不是在课堂上可以解决的。而这一点,家长们一定要了解,尽量的给孩子一些音乐的大环境,而不是强迫孩子认真上课,闷头练琴。国内的家长常常会干涉老师的教学,互相攀比,总想促使老师拔苗助长。而这里的家长会带孩子去上蹦蹦跳跳的音乐素养课,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却把能弹出几首曲子和考了几级看的并不是那么重。

      本来要写在这里的幸福生活的,一写起钢琴来我就没完没了。且到这里,我要继续看书学习了,有南澳红酒喝ABC 古典音乐台的陪伴。刚刚ABC播放了Chinese主体的协奏曲,我一下子有了主意,明年的音乐会我也将演奏中国曲子。

      明天,依然是一路幽鸟相随、观花望云,到学校去练琴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10-1-2011 23:50:38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1-11 08:40 编辑

      关于听音乐

      今天练琴时,有些感想,关于耳朵的。我经常说学生,老师也经常说我,弹琴时要仔细听。其实做到这个很难。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以为自己听了,但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真正用耳朵听。我们弹琴时,手要飞来舞去,脚要踩踏板(踏板技法比手上功夫简单不到那里去),眼睛要看谱,还要心中还要数着拍子,嘴巴也经常要用上。太忙了,以至于常常耳朵只是泛泛的听。这样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弹琴需要好老师的耳朵,也很需要自己的keen ear. 这就是为什么音乐会通常要背谱的原因之一,背谱弹奏可以更好的听带自己的声音。

      论坛里有朋友说,她听别人弹钢琴都差不多,不会分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何尝不是呢?我记得我跟Helen Sim(她十岁就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举行了协奏曲音乐会)学习一首赋格,我自己在家练时,觉得该连贯的地方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认为,哦,连贯的指触是这样的。可是,上课时发现老师不用踏板比我用了踏板的听起来还要连贯,然后就继续练,后来又觉得行了,然后再次发现差距,循环往复,不断进步。自己的耳朵不断进步,对自己的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演奏提出更高要求。

      我想说的是,我自己都经常怀疑自己的耳朵,并且我觉得这个怀疑是必要的。除非是天生耳朵非常好具有不可比拟的遗传基因,我们都要有勇气否定自己的耳朵,寻找更好的声音。

      我上次说,有些学生手型摆的无比好,声音却无比难听。这主要是因为老师和学生的耳朵导致的。这样的比例并不在少数,只是弹得不好听的人自己很难发现,连他们的老师也没有发现。因为你如果常常用那种状态制造出那种声音,你的耳朵会慢慢认为那就是对的。这样的例子,我见过无数。有一个小孩,在一个很大的钢琴学校学琴,从老师到校长都认为这个孩子弹得好的可以考虑走专业路了。最终是我把他引荐给我的老师的,我的老师大致的意思是:从声音来判断,琴已经弹得病入膏肓了(私下说的,这个老师是素养极好的人),后来别的音院见过几个大师级老师,都是如是说。所以业余老师和很好的演奏家的耳朵有时判断是相反的。

      会弹琴的人不一定会听音乐。一些不会演奏的人,反而音乐鉴赏力不一定差。我见过一个家长,急切地让孩子跟我学琴,当我给她建议多听一些古典音乐时,她说:我们不喜欢听那些。我当时很无奈,后来觉得也难怪,很多人其实不是为了喜欢音乐学琴的,但是给他们一个途径去慢慢认识音乐也不错。我在国内经常在假期把学生集中起来,把我的CD箱搬出来,逐个时期,这个作曲家去带领他们听音乐。我有个西方音乐史老师,讲的很好,所以我很喜欢这门课。我的中西方音乐史当时是考满分的。我娓娓道来,他们觉得听故事一样有意思,居然慢慢入门了。我上钢琴课讲背景知识也不那么费劲了。有几个学生,逐渐长大,到现在也经常问我作曲家的问题,看来他们已经自发的喜欢上音乐了,我觉得非常欣慰。

      我虽是音乐专业,但是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和时间,有些业余发烧友听的音乐比我要多,要广,我不得不佩服。我有一个学生爸爸,理工科,电力局长,多年的古典发烧友。他们家整面墙都是好版本的CD,所以这个爸爸对声音很敏感,对音色的判断很正确,跟这样的家长交流比跟一些专业不好的钢琴老师还容易得多,他从认识上很有高度。说起音乐的版本,我经常要请教他。但是发烧友听音乐侧重点又和我们有所不同,我们钢琴老师和比赛评委就是靠耳朵,用已经沉淀的音乐理论来判断音乐的各个要素,有时不用仔细听,大概听就听出很多的缺点。
      音乐不一定自己去演奏,如果真的会欣赏,享受到的乐趣已经很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10-1-2011 23:56:12
      还是关于听音乐

      常常有人问你,做什么的或者学什么的,我当然回答我的专业是钢琴. 面对不同的人,接下来的谈话内容就会大大不同,很明显的,面对国人和西人就会有大相径庭的谈话内容.
      如果对一个中国人说你是弹钢琴的,那么很多人会先说:哇,那你弹琴一定很厉害了?对于这句话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用回答,就当人家是礼貌性的赞叹.接下来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问:你考几级了?这个问题当真有点难回答.因为啰里啰唆的就要解释半天. 考级是刺激业余琴童学习热情地一个手段.一般专业学琴的人不不去考级的,要考也是没决定走专业路子之前干过的那小时候的营生,走上专业道路有更多重要的考试和音乐会要准备.很早就决定走上专业道路的小孩,比如那些从音乐学院附小过来的学生,更加不可能去考级,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入学考试(四年级入学)就有很多小孩弹的曲目大大高于业余十级的曲目.
      还有一次是面对一个天天在家炒股的中年妇女,(我发自内心很佩服她的务实和她的理财能力),当听说我是学钢琴的还飘洋过海的学,马上问:你弹钢琴怎么赚钱啊?
      还有一些年纪轻的,按理说对于音乐艺术方面的了解应该比上一辈人要多,可是当我说起我们钢琴专业的硕士博士的时候,很多人会说:钢琴还要读硕士博士?在他们眼里弹琴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澳洲当地人,如果知道你是弹钢琴的,会先夸张的来一句:amazing!表示完对艺术的尊重后,一部分人也说不上什么了。(当地人表面上的礼貌功夫是很强的)。另一部分,有人会问:你弹什么曲子?如果你说萧斯塔科维奇,他会问,第几首?还有问。你是弹独奏,室内乐还是协奏曲?
      他们不一定真的对音乐有很专业的了解,但是很明显他们听得古典音乐不少。尤其是年龄大些的,一个有文化根基的人,越上年纪越容易对经典的东西发生兴趣。

      所以,我以前在国内常常对家长说:多听音乐会听音乐,有时比拙劣的弹几首曲子更重要,更可以表现一个人良好的素养。说到这里,觉得国内也有好的一点,年轻听众越来越多,而国外的音乐会是常年的固定听众。

      我想不同的反应表示了人们对艺术尊重的不同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毯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11-1-2011 00:00:23
      灌水嘛,来点轻松的,请“看”皮影戏


      几年前都很喜欢看《大明宫词》,里面的台词、场景、气氛、华丽的戏服都很吸引我。尤其是音乐,我有时可以朝朝暮暮的听。清雅古淡的古琴,让人灵魂出窍的箫。不知是不是受此影响,我这个一向学西方音乐的,还特意买来古琴,学习被《红楼梦》里宝玉视为天书的简字谱,竟也附庸风雅的弹出几曲。

      里面有一段著名的皮影戏:对面来的是谁家女子.....这其实是陕西皮影戏的《采桑女》的片断,曾经被大唐皇室几代人反复吟唱。在剧中出现过三次,每次说台词的是不同的人,印象中有李治和贺兰氏,太平和李隆基,那灯下的皮影、影中交错的眼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台词是这样的:

      女:野花迎风飘摆,好像是在倾诉衷肠;绿草凑凑抖动,如无尽的缠绵依恋;初绿的柳枝轻拂悠悠碧水,搅乱了苦心柔情荡漾。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远行的丈夫却年年不见音讯…

      男:离家去国整整三年,为了梦想中金碧辉煌的长安,为了都市里充满了神奇的历险,为了满足一个男儿宏伟的心愿。现在终于衣锦还乡。又遇上这故人的春天。看这一江春水,看这满溪桃花,看这如黛青山,都没有丝毫改变……也不知我新婚一个月就别离的妻子是否依旧红颜。……来的是谁家女子,生得满面春光,美丽非凡?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误?

      女:这位将军,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你却非让这可恶的畜生溅起我满身污点,怎么反倒……怪罪起我的错误?

      男: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婀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你蓬松的身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艳的面颊让我胯下的这头畜生倾倒,竟忘记了他的主人是多么威严。

      女: 快快走远点吧,你这轻浮的汉子,你可知调戏的是怎样多情的一个女子?她为了只见过一面的丈夫,已经虚掷三年,把锦绣青春都抛入无尽的苦等,把少女柔情都交付了夜夜空梦。快快走远点吧,你这邪恶的使臣,当空虚与幽怨已经把她击倒,你就想为堕落再加一把力,把她的贞洁彻底摧毁。你这样做不怕遭到上天的报应…

      男:上天只报应痴愚的蠢人,我已连遭三年的报应。为了有名无实的妻子,为了虚枉的利禄功名。看这满目春光,看这比春光还要柔媚千倍的姑娘……想起长安三年的凄风苦雨,恰如在地狱深渊里爬行。看野花缠绕,看野蝶双双追逐,只为了凌虚中那点点转瞬依恋,春光一过,它似就陷入那命定中永远的黑暗。人生怎能逃出同样的宿命。

      女:快快住嘴吧,你这大胆的罪人,你虽貌似天神,心却比铁石还要坚硬,双目比天地还要幽深。看鲜花缠绵,我比它们还要柔弱;看野蝶迎风飞舞,我比它们还要纷忙迷乱。看在上天的分上,别再开启你那饱满生动的双唇,哪怕再有一丝你那呼吸间的微风,我也要跌入你的深渊,快快走远吧,别再把我这个可怜的女子纠缠……

      男:看野花缠绵,我比它们还要渴望缠绵;看野蝶迎风飞舞,我的心也同样为你纷忙迷乱。任什么衣锦还乡,任什么荣耀故里,任什么结发夫妻,任什么神明责罚。它们加起来也抵不上你的娇躯轻轻一颤。随我远行吧,离开这满目伤心的地方,它让你我双双经受磨难…随我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gracexue 发表于 11-1-2011 00:00:26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11-1-2011 00:06:50
      教琴的热情

      我这段时间越越来越忙了,有各种人种的学生。我深刻体会了西方人学习的随意和享受的心态和亚洲家长对知识的渴求心态。因为从去年开始至今在adelaide university里的教学活动,我现在倒更适应和西方学生之间的互动,他们从一开始就可以和我很平等而且很礼貌的互动。当然亚洲的小孩在我的引导下也慢慢适应了和老师的互动,因为我比较喜欢不直接告诉学生那些知识,而是通过我们之间的问答和对话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识和自己的问题。
      很开心的是我教了一对母子学生,他们先后上课,他们前面的老师给他们用一样的教材,妈妈也是想帮助儿子的学习。我在教他们时侧重点和方法都非常不同,我告诉了妈妈很多的音乐常识和不同的学习谱子的方法,从妈妈的开心和激动中我得知其实很多家长都需要学习需要有人引导。
      我自己现在练习大量的现代曲目。我把其中一些也加入了学生曲目量中。例如bartok.他做了很多教材给小朋友,例如《小宇宙》《for children》。这些都是很好的使给初级或中级学生接触并学习现代钢琴技巧的曲目。外国很多钢琴教育家都认为最好在学生的初级阶段就接触各种风格的曲目,尤其是接触当代曲目。我现在非常开心的介绍巴托克音乐的东欧民间音乐风格和不谐和的打击乐效果技术给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星星宝 发表于 11-1-2011 00:07:12
      谢谢分享!这篇文章需要让我老婆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11-1-2011 00:08:43
      我的成人学生


      今天教琴依然很累。一个是因为我依然太投入,投入地使用我的耳朵。另一个因为我教了三个成人高级别的学生,他们已经在钢琴学校做老师,爱弹一些“很大”的曲子,例如李斯特那些玩杂耍一样的曲子。然后又做得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我的耳朵在仔细鉴别的同时,也忍受了很多“噪音”。
      如果学音乐的耳朵比较敏感的话,在听音乐时常常会在心中有一个美好的合理的期望,包括对音高、节奏或是对声音的质量。如果你听到到不是你所希望的,那么就给耳朵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甚至压力。我记得以前我听完一个不好的player弹完一个小时后会有胃痛的经历。很多学音乐的都有类似经历。我的导师告诉我,在他office的楼下有学生在练琴,每次弹到那个地方都弹错,急得他无法正常工作。我的前钢琴老师在美国朱丽亚学院琴房练习拉赫马尼诺夫第三协奏曲,然后隔壁一个女生过来敲门告诉他有一个错音,因为实在忍受不了而过来敲门的,幸运的是这个美籍韩裔的意大利国际比赛金奖得主后来变成了他的太太。
      这种成人学生,在没有很好的有逻辑有内涵的训练过程中弹到一个高级程度的这个种类,其实是很难教,我教他们是因为自己想克服以下困难。因为我喜欢work out各种各样的小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这类学生,如果有技术问题也已经根深蒂固,如果声音概念有问题的话他们已经常年适应这种声音而不会发觉自己声音不好,如果弹琴没逻辑没章法的话,理论基础差的太多,很难一下子补上来。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一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问题,你怎么能说服他们,然后在带领他们认识了问题以后怎么解决问题,尤其是技术,真的要动很多脑子。
      累是挺累的,耳朵累,因为有时就是觉得某处不对劲,但是反复听才会想到哪里不对劲,有时是双手的平衡问题,有时是乐句的呼吸问题。还好,几次课下来,这几个学生越来越觉得适应和有收获,所以他们回去练琴时开始很细心的琢磨我提的要求,下次课马上不一样了,我才觉得我的脑力和耳朵的投入是值得的。
      有个韩国高级学生,弹琴让我感觉和国内那种老套的机械的教法(这里只指这种,当然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教出的问题如出一辙。手指飞的极高,身体多余动作非常多,看起来弹什么曲子都让人觉得他很忙,即使弹肖邦的夜曲或者mozart也会很忙的样子,不给音乐也不给听众喘息的机会,不留任何space给那些句子,声音也很aggressive。有时外行会觉得这样很厉害,因为看起来弹的风风火火的。还好,我就弹小短句给他,即使是几个音,他也能听出不同,慢慢地他知道什么声音应该更好,每个phrase的形状(包括圆的、直的、拐弯的。。。)也能慢慢去体会了,音乐感慢慢开始有了。
      还有,呼吸,弹一些慢曲子的时候,呼吸非常重要,好的钢琴家可以随着音乐呼吸,尤其是常常被忽视的那些休止,那些silence,如果调整好呼吸都能很好的控制。
      我教完琴常常脑子里音乐还在想,并且还在想那些问题,所以抑制不住写出来只是我passion的延续,并不能算是经验之谈。也许其中的一句能让有些朋友有所感想,虽然几率比较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11-1-2011 00:11:51
      想念昔日的茶香

      又有朋友给我寄茶了,飘洋过海,不知道多久才能收到,现在的库存已然是撑不了多久了。
      就算寄到,兴奋之后我一定也不会满足。又会觉得品种太少了。因为我不可能把广州的茶叶市场搬过来,所以会有很多茶还是喝不到。

      在《茶疏》里,许次纾说: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日趣,五六曰泛,七八日施 。

      想起我在广州的住处,里面有一个榻榻米,我时常蜗居在那里。有时候有闺密两三人,在那里嘲笑别人八卦的同时自己再八卦一通,唉,闺密在一起不八卦就不是闺密了。
      但大部分时候是我一个人我在那里一杯杯的啜,书一页页的翻。窝在那里看书、喝茶、听音乐...高处不胜寒,家里总是比外面冷,窗帘在飘啊飘,古琴音乐幽幽的响一天,我,会裹的很厚很厚像个粽子一样手里在抱一杯热茶。
      有时候也会听很吵的音乐,声嘶力竭的那种,想听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吵,听那些节奏感强的说唱有时觉得就和普罗科菲耶夫的托卡塔一样的过瘾。
      旁边,还有我的古琴闲闲地摆在那里。
      榻榻米上总是凌乱的放着很多书,还有茶叶罐。我什么茶都会试一下,碧螺春、龙井、铁观音、普洱、单枞、台湾冻顶...因为人少消耗的太慢以至于有些茶叶放成陈茶,最后就被我用来吸冰箱的味道或者做茶叶蛋,唉,暴殄天物!

      想起当初,认识茶都是因为一些人的机缘。我的一个学生,是福建安溪人,爷爷拥有几座茶山,她带的铁观音喝完真的是唇齿留香。后来,我的一个芳邻,是紫砂壶收藏者,我们两个就用那些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紫砂壶,一壶壶的冲泡普洱,一寸寸的消磨时光。

      一种爱好就像对一个人的迷恋会逐渐升温,只是随意喝喝还是不过瘾,我竟跑去参加茶艺学校的评茶班,最后还考得高级评茶员。那时候,在班上加深认识了黑白红绿黄各种茶、经历了实操考试的手忙脚乱,见识了高手老师和同学喝茶时发出的嗖嗖声的分贝。后来,跟已是茶界高人的同学在广州各大茶叶市场品茶、学茶,当真受益匪浅。回忆起来真有意思。

      前几天,看《江南》纪录片,看到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他,说得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ding 发表于 11-1-2011 00:34:40
      什么时候拜访一下啊!看看我儿子适合练钢琴不?
      可否给个联系方式呀?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其他网友还看了 ...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

      lm).css('box-shadow',((p) > startPos) ? '0px 2px 2px 2px #ededed' : ''); }); });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