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区域置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震撼世界的黑白照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nyuqian 发表于 5-11-2008 13:09:29 转发到朋友圈 删帖
      1454 9

      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少雨,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许多记者在那里拍摄的镜头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这幅作品很有代表性。记者前去采访旱情十分严重的乌干达,深深地为那里经受的苦难而感动。他没有一般化地去拍摄面黄肌瘦的灾民,也没有去拍摄寸草不生的干裂土地,而是拍摄了一个对比强烈的镜头——丰润的大白手和枯瘦的小黑手,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于干旱恶果的强烈感受和向社会呼吁的热望。作者大胆的画面剪裁,舍弃了对比以外的一切东西,而使人们的视觉感觉强烈而集中,强化了照片的视觉冲击力,使干旱带来的深重苦难在无言中得到充分展示。   
      新闻报道摄影以瞬间纪实为使命为优势,然而,在拍摄的一瞬间,又能以恰当的构图、生动的形象冲击人们的视觉,震撼人们的心灵,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贴子相关图片:

      2 作者是《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记者,听到火警后,他连忙开车赶到现场。一边朝火场跑,一边把携带的两台相机调好光圈和快门,同时观察着着火房屋的情况。  
      紧张中,一名消防队员正跨到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等待救援的两个女孩——19岁的黛安娜和3岁的蒂亚娜。  
      作者用镜头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下落的东西,没想到却拍摄到了这桩惨剧的全过程。  
      第二天,这组照片见报后,波士顿居民大为震惊。人们被激怒了,强烈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检修这些不太平的太平梯。波士顿政府在24小时之内对全城的楼房进行了检修,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可靠的保障。  
      这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令人目睹了惨剧的过程,显示了摄影纪实警示社会的强大力量。  
      这组照片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照片奖。其中这一幅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年度赛中被评为最佳新闻照片 贴子相关图片:

      3事情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7月17日早晨,电线工人兰度.赞比安到杰克逊维尔市进行例行检查时,碰到了一根活的高压线,立刻被电击得不省人事。在附近工作的工人马上跑过来抢救。  
      画面上是最先跑过来爬上电线杆的工人汤普逊。他发现赞比安已经窒息,马上用口对口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抢救。随后的工人上来一起把赞比安救落到地面,送往医院,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赞比安的生命。  
      这是拯救生命的一吻,这是伟大的一吻。  


      作者洛高.莫洛比托是一名有经验的记者,当他走在路上时,听到人们惊慌的叫喊,便马上跟着跑了过去,观察事态的发展,最终拍摄到这幅感人至深的照片。  


      让世界充满爱,这个镜头让人们看到人间深深的爱。 贴子相关图片:

      4 (美国)道格拉斯.马丁1957年  
      1955年,美国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从蒙哥马利市开始。当时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成为运动的领袖,他主张非暴力的斗争,在争取种族平等运动中享有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斗争逐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57年,美国政府废除了许多不平等的种族歧视制度,这幅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荣获年度大奖的照片,十分典型地记录了当时生动的情景。  
      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刚刚宣布解除种族隔离,黑人女学生多罗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学考入当地中学,但是遇到种种阻挠,结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1000名空降兵到该地护送这九名黑人学生入学。但是,军队能压服暴徒,却压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观念。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学生后面出洋相,校方的两个护送人,神态也 截然不同,一个是  
      坚定神圣地履行职责,一个是很不情愿地鄙视态度,似乎代表了美国人中对废除旧制度的不同态度。令人起敬的是黑人学生脸上流露的庄重与自尊,她勇敢地走进充满敌意的校园,只是为了捍卫黑人受教育的神圣的权利。 贴子相关图片:
         
      5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埃尔西德兹。  

      当太阳的余晖还没有散尽,明亮的圆月已经冉冉升起。山顶飘飞着层层云雾。山脚下,静静的村庄旁,是一片静静的墓地,十字架碑闪着灼灼白光。天上地下,仿佛回荡着一曲深沉的生死交响乐。  
      这幅作品是亚当斯的代表作,是他拍摄的最受人欢迎的一张作品。他说:“这是机遇与熟练运用技术的产物。”拍摄时,他就预感到,这是一幅卓越的影像。那时,他们正乘车在公路上行驶,亚当斯往右边一看,发现画面上令人激动的景色,急忙下车,架好8*10相机,经过一系列技术操作,按好雷登15滤镜,调好F32,时间为一秒钟,又经过精心冲洗与印制,才得到这幅杰作。 贴子相关图片:

      6回复:震撼世界的黑白照片 庄重与浪漫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时代特征。德马克林却将二者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将人物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位年轻的女郎,秀美而健康,她深知这一点,于是极为庄重的姿态中双眼沉稳、率直地直视摄影师,直视我们。不容回避,要你说出是爱是恨。而在庄重的形象中,秀发凌乱,上身裸露又十分浪漫。这是一个十分有人性与个性的形象,一位模特曾说:“很多摄影师都把我们当做静态生活中的苹果或者别的什么来拍摄,从不把我们当成自己。德马克林却不同。他总是抓住我们的个性。”他努力使拍摄对象的个性更加耀眼,更加灿烂,他以博大的胸怀,澎湃的激情准确地表现丰富的人生。 贴子相关图片:

      7回复:震撼世界的黑白照片 巴西萨尔加多  
      即使在困苦中,即使在贫贱中,也不失坚毅与强韧,也不失自立与刚强,这就是人性的力量。萨尔加多以更多的理解、尊重、赞颂的态度拍摄的这位淘金者,虽然衣衫褴褛,浑身泥污,但仍令我们肃然起敬。在这个触目惊心的形象中,涌动着一般苍凉而粗糙的意志力。他显示了人的力量,人的自信,人的尊严,激起我们对劳动、对生命的尊重。 贴子相关图片:

      8回复:震撼世界的黑白照片 (美国)刘易斯.海因1908-1909年  
      海因拍摄的童工照片,有的以群体出现,巨大的厂房,瘦弱的群体;有的以个体特写出现,童稚的面孔,沉重的负担。这些直面现实的照片,以不可怀疑的直观性、凭证性将工厂主为了牟利拼命压榨童工的真相展示给社会。因此,激起了公众对童工制度的极大愤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终于通过了禁止使用童工的法条。海因的照片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幅作品中的男孩,在巨大的机械和昏暗的厂房里,双手无力地下垂,眼神一片迷茫。日复一日的沉重劳动,不仅使他感到疲惫,也使他对未来绝望,不知何日是尽头。这个孩子姓甚名谁并不重要,海因把他作为一个童工形象推向社会,有如警钟轰鸣 贴子相关图片:

      [/url]   9回复:震撼世界的黑白照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抗击法西斯,苏联人民牺牲了两千万人,几乎第一家、每一户都有亲人牺牲。  
      这幅作品拍摄于1942年,是在德国法西斯撤离苏联卡契城之后拍摄的。激烈的战争结束了,敌人撤走了,乡亲们涌到战场上寻找自己的亲人。在冰冷的、坑坑洼洼的、泥泞的土地上,人们在寻觅着、辨认着亲人的尸体。近景中那位抬起双臂号啕大哭的老母亲,似乎辨认出尸体正是自己的孩子。中景中正在弯腰察看的妇女,远景上默默致哀的人群,构成一幅悲痛至极的凄惶场面。  
      作者从寻尸者的角度去拍摄这个动人场面。但是在当时只宜宣传苏联红军的英雄气慨,便没有机会发表。直至二十多年后,196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周年,这幅作品才被拿出来展览。它不仅在苏联,而且在意大利、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纷纷刊登,反响热烈。作品以此来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 贴子相关图片:
      [url=http://cimg.163.com/culture/0511/18/zp10.jpg]

      10回复:震撼世界的黑白照片 《找出一个婴儿》(美国)尤金·史密斯  
      1944年3月美国最有影响的《生活》画报,邀请史密斯担任随军记者,随同部队一起开赴第一线。他以高度的热情、敬业的精神拍摄了在冲绳岛、琉璜岛、塞班岛攻坚战的壮烈场面。  
      这是一幅既有战地气氛,又充满人道主义关爱的传世之作。经典激烈的战斗,部队在塞班岛登陆。在清理战场时,一个美国士兵发现了一个活着的婴儿。他小心翼翼地托在手上。人们不禁要问:谁家的孩子?上哪里去找他的母亲?是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这个孩子?是谁为人间带来这生命的威胁、无边的苦难?  
      史密斯的摄影报道不只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更感人之处在于他对人生对命运的关注,唤起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关注。 贴子相关图片:

      11回复:震撼世界的黑白照片 爱情,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  
      然而爱情是什么?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有些内涵只可会意,难以言传,只有用心灵去体验,难以用形象来描绘。作为平面构图艺术的摄影,如何用画面去展现爱情,如何用形象去赞颂爱情,是一个很值得摄影家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我国摄影家李森林拍摄的《人间》,用新颖简洁的艺术构图,含蓄自然的形象语言,把人世界甜蜜的爱、男女间浓浓的情,简洁而含蓄地展现了出来。  
      《人间》的画面很简洁,一男一女的背影,用一黑一白的强烈对比布满了画面,一黑一白的两只胳膊,交叉在背上,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手间竖起一朵鲜红的花,映衬在白色背影上,显得十分耀眼夺目。画面上没有亲吻,但让人感到比亲吻更甜蜜;画面上不见紧紧的拥抱,但让人感到比拥抱更热烈;画面上没有温馨的抚慰,但让人感到比抚慰更柔情……摄影家用简洁去表现复杂,用对比来展示内涵,新颖的构思,平实的画面,自然的描绘,来与观赏者作心灵上的沟通,让观赏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去联想、去感受、去遐想…… 贴子相关图片:

      12回复:震撼世界的黑白照片 (美国)玛格丽特.怀特  
      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印度的局势动荡不安。印度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彼此之间的利害冲突不断。再加上殖民统治者的挑拨离间,导致血腥的厮杀此伏彼起,人民的生活贫困不堪。  
      怀特在长达3年的印巴采访中,记录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斗争中的流血事件。拍摄了许多百姓忍饥挨饿的苦难生活。  
      这幅人物特写镜头,可以说是当时灾难深重的印度人民内心痛苦的缩影;苦难无边而又无可奈何。无言的紧闭的嘴唇,逼视的无望的双眼,都令人感到内心的哀怨与走出苦难的企盼。 贴子相关图片: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顶 踩
      沙发
      Quentin 发表于 5-11-2008 13:38:08
      原来一张张照片也能给人那么强烈的震撼.

      TT,我好象感觉到摄影是艺术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汐残 发表于 5-11-2008 14:31:15
      真的震撼,那张手,强烈的对比,我看到的时候的确心里为之一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毯
       楼主| nyuqian 发表于 5-11-2008 14:49:30
      原帖由 Quentin 于 2008-11-5 14:38 发表
      原来一张张照片也能给人那么强烈的震撼.

      TT,我好象感觉到摄影是艺术了.哈哈

      我空间的帖子转过来的
      你没看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nyuqian 发表于 5-11-2008 15:05:03
      还是觉得黑白照片比较有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海贼 发表于 5-11-2008 17:29:09
      强烈赞, 好文好图好帖
      艺术家用相片给了读者强烈的震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Lilo 发表于 5-11-2008 22:45:09
      原帖由 nyuqian 于 2008-11-5 14:09 发表
      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少雨,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许多记者在那里拍摄的镜头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这幅作品很有代表性。记者前去采访旱情十分严重的乌干达,深深 ...


      亚当斯那张有好几种冲印版本,是他自己在暗室用遮挡法做的后期,味道各不相同。得空找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木头瓶子 发表于 5-11-2008 22:53:34
      黑白要讲故事性,因为摈弃了一切色彩的东西,留下的只是灰度

      我最喜欢的除了布列松的作品,就是capa的那个士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Lilo 发表于 5-11-2008 23:3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qingquan 发表于 5-11-2008 23:49:09
      看到了生命的延续,震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其他网友还看了 ...

      登录发布 生活求助 搜索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