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区域置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分享] 转贴:漂洋过海的老人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ire 发表于 24-8-2010 15:19:53 转发到朋友圈 删帖
      3630 3

      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周末黄昏,朋友家后院的烧烤派对。炉火已熄,大家吃得心满意足,在海阔天空地闲聊。

      通往地下室的玻璃拉门开了一半,一位老年妇女探身对我说:“你能和我打一会儿乒乓球吗?”

      今天有不少老人来参加派对。朋友们的父母我都认识。但这一位是初次见到。老人们参加派对,通常是聚在一起聊天,饭后有时玩牌或打麻将,不参加年轻人唱卡拉OK等活动。要打乒乓球,更是没有的事。

      当然不能让她扫兴啦。地下室有现成的墨绿色乒乓球桌。我以为她只能打打“抄抄球”,没有想到她有板有眼,步伐灵活,仅是在弯腰捡球是有些不便。她有时发出带旋转的球,让我自投网下;有时居然起板扣球,叫我应接不暇!

      使我吃惊的是,她说她已经90岁了!虽然头发花白,背有些驼,却怎么也看不出90高龄呀。

      怕她太累,打球10分钟左右,我建议休息。她似乎意犹未尽,犹豫一下,才放下球拍。

      我们在一边的桌子旁坐下喝水聊天。老人记忆清晰,听力也很好。她说她早先在国内的一所大学工作,退休后来美国探望子女,得了个机会,又进这儿的一所州立大学的研究所,重操旧业,做了几年的研究,才第二次退休。她喜欢运动,网球、垒球都玩过,现在毕竟年岁不饶人,只能散步,打乒乓了。她不但讲她的情况,也打听我们在哪儿工作,来美国多久了,和派对主人家的关系等等,对什么都很有兴趣。

      正说话呢,主人家的母亲找她来了,她们在教会活动里认识。主人家的母亲,我们都熟悉,虽然头发全白,年龄不过70,是很活跃的人。刚办了绿卡过来的时候,她甚至想学驾驶,图活动的方便,子女反对才作罢。她在教会交不少朋友,还找了美国朋友当她的英文老师。她学得刻苦,又敢开口说,进步很快。她告诉我们,前不久她通过了入籍的面试。她在移民官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就很清楚地用英文说:“请你讲慢一些,我的听力不太好。”移民官笑了,提几个问题,都是公开的复习材料上有的,她一点儿不觉得困难。她又说,“我入籍可是有私心的,我还有个女儿在国内,我想把她办移民出来。”按美国的移民法,公民为自己的子女申请移民,比为兄弟姐妹申请移民要快得多。

      我这朋友家的房子不小,不缺他母亲的房间,但是她现在不住家里了。当地政府为低收入的老人提供有补贴的公寓,她在国内的退休金折成美元,符合低收入的标准。申请批准后,住一房一厅,带煤卫,每月只交100多美元的房租。她觉得在孩子家里闲得慌,而在低收入者的老人公寓里,大家有共同语言,其中还不乏同胞,比在家里乐趣多。可是这一来,她的孩子常常朝她的公寓跑,送这送那,周末接回家吃饭。

      那公寓不远,有一块荒地,政府分小块出租给居民种植。她也租了一块,每年租金25美元,浇地的水免费提供。她忙乎着种植蔬菜,浇水上肥,维修篱笆。现在番茄、豆角、韭菜、黄瓜等收获了,自己吃不完,还送亲友,送她的英文老师。她在派对上讲她的菜地眉飞色舞,好几位老人都有兴趣,说要去参观。原来在家种菜的老人不在少数呢。这正应了那付对子:“幽怀托泉石,乐事在桑麻”。

      派对结束后,我还常常想到这两位老人。说她们是“女强人”,一点不为过。真是打心底里钦佩。由此,我也想起这些年在美国见到的许多老人。

      90年代初,我们旅行,路过德州西部一个小城,那儿见不到亚裔的脸。在一个小店里买食品,我们却遇到一位来自中国的老年妇女。她满面的皱纹像刀刻一样,花白的头发,脑后的发髻梳得很齐整,对襟的黑色夹袄裤,黑布鞋还绣花。她主动过来问我们是不是来自中国,她浓重的口音使我们猜测到她来自四川。但是她的家乡那个地方,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她说是山沟沟里,到成都要换几次车。因为儿子儿媳到美国留学,生了孩子,她过来帮助带孩子。我们问她在这儿过得好不好。她说什么都好,就是闷得慌。儿子媳妇白天晚上忙功课,一天和她说不了几句话。今天媳妇带孩子去打防疫针,她得空,到商店里转转,也不买什么,只是解闷。当时我们就很感慨:不是改革开放和留学热,这大山深处的老人,ABCD都不认,怎么会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西南方的小城?

      出国为留学生子女带小孩的老人,成千上万,难以计数。也难怪,美国人工贵,把婴儿送托儿所,一个月得花600-800美元。请老人出国,既和父母团聚,让老人放放眼界,又能让孩子得到放心的照顾,在经济上省下不少钱。但是来美国的老人,只能得到短期的签证,三月或半年,最多能延长一次。于是就有亲家“接力”的安排:爷爷奶奶来半年,期满回国,外公外婆过来“接班”,又是半年……也有老人在美国一年半载后,把孩子带回国内去,让留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等孩子长大一些,再送回美国。我在中美航线上,不止一次见到这样的老人。对他们来说,可不是轻松的旅行。十几个小时的航行,陌生的环境,孩子往往啼哭不停,老人不得不抱着孩子,在狭窄的过道上走来走去,哄孩子入睡。

      许多留学生在美国戴了“帽子”,生了儿子,父母的默默支持和奉献是不能忘记的。

      在我周围的中国人中间,家家户户的父母都曾经来过美国,除非身体健康条件不容许。当然许多不是为照顾刚出世的孙子孙女来的,他们来探亲,亲眼看看日夜牵挂的子女们生活的环境;他们来旅游,在美国未对中国旅游团开放前,他们是最早的来美旅游的普通百姓。要知道,很多人是第一次坐飞机,一下子就飞到地球的另一面!那经历,和历险记一样,许多年以后记得每个细节。

      当不少留学人员选择移民入籍之后,情况有了变化。有一位朋友的父母想再次来美探亲,但签证官以“移民倾向”为由,三次拒签。其实,这是选错签证的类型。签证官建议可以让子女为父母申请移民签证。因为美国移民法支持亲属团聚。果然,经过一年多的程序,又到广州面谈,虽然折腾,终于顺利得到移民签证。进美国后不久,绿卡就寄上门了。

      老人取得绿卡,一般也不会去就业,主要得了进出自由,不用担心签证过期的好处。但对于子女都已出国,身边无人照顾的老人来说,也是养老的一个办法。有一位老太,两闺女,一位在美国,一位在法国。她办了美国绿卡,法国的女儿也请她去住。三年里,她已经跑了两个来回。她腿不灵便,拄了拐杖。听说这一次法国的女儿安排她在那边做了手术,现在康复中。等行动恢复,又要回美国来了。

      当然啦,任何事都有两面。老人在美国,自然环境好,衣食无忧,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住久了,另有问题。有两句话流传甚广:北美大地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他们在这儿,“不是主人,不是客人,不是仆人”。意思都不难理解。但要处理好三代人的关系,调和中西文化的冲突,也不是容易事。

      同时,人人心头都有一个担心:万一身体不争气,得病送医院,那昂贵的医疗费可是子女沉重的负担。买保险?价格高得不敢问津。还有一条:虽然移民了,国内还有自己的住房呢。“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哪能不牵挂的?

      于是,有些老人在美国住久了就想回国,回国久了又想来美国。为了保持绿卡,也不能在国内呆太久。在身体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已经来回了好几回。

      是不是应该“海归”,不仅留学人员在考虑,老人们也不得不考虑。因为自然规律,总有一天,无法应付那十几小时的旅行。

      我想很多老人会遵循古训“叶落归根”,回到故土去。但有的也未必能做到。一位我们挺熟悉的老人,94岁,在一个早上她起身时,脚软站不住,倒在地上,再也没有醒来。几天弥留中,当地的临终关怀组织上门服务,直到她心脏停止跳动。子女把她的骨灰带回家乡安葬。我想,虽然她客死异国他乡,但她的亲人们围在她身边,她是幸福的。

      时光流逝,有些较早来美国留学、进修的人,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也加入了老人的行列。他们已经习惯了这儿的生活,子女也在这儿扎了根。在国内双亲健在时,免不了两边走走。然而是不是叶落归根,还在反复思量。

      在海外的一个中文网站上,读到一篇短文。说父亲在国内去世,儿子把父亲的骨灰带到美国安葬。文末有这样两行:

      “现在常常会去看看爸爸,在他老人家墓前说说话,让他看看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了。

      “异乡是孩子们的故乡,而我们心中的那个故乡,再也回不去了。“

      许多网友留言:读到这儿,禁不住流下热泪。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hire 发表于 24-8-2010 15:22:34
      最让我感动就是文中的之后二段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看老去 发表于 24-8-2010 15:53:02
      读着读着就泪雨滂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毯
       楼主| hire 发表于 24-8-2010 18:29:35
      恩,人在异乡为异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其他网友还看了 ...

      登录发布 生活求助 搜索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