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区域置顶

      楼主: 蘅芷清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阿德莱德的钢琴人生(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51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9-2-2011 21:56:33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2-9 22:16 编辑

      我的Boys学生--1

      在国内时,我教琴那么久,可是学生中男生少的屈指可数,可是在澳洲我的学生中有一半左右是男生,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下这些小男生的有趣学琴故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谓“物各有性,性各有极”。这就是教学的乐趣所在。
      今天上课教了一对兄弟,大的8岁,小的5岁,我从心底里觉得这个妈妈很幸福,因为她的两个儿子都很可爱,很聪明,不一样的聪明类型。我教琴从来都是鼓励学生,因为真的觉得他们弹得虽然暂时不完美,可是能同时work out那么多的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为了不让小男生太过得意,我只是私下和他妈妈说了她儿子的聪明之处。大儿子属于稳重型,我倒不觉得他反映各方面快过别人很多,我最欣赏他的是,他上课很用心,很集中精力,经常会问一些很有意思并且很有想法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我都很耐心的解释,然后两个人讨论。在这个年龄,我觉得有这种独立思考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是他的闪光点。
      再说说那个5岁的弟弟,记得他第一次课后隔了一个假期又来上课,他上课前大哭不止,是爸爸把他带进琴房的,可是不到2分钟,就为了自己仍然记得以前学过的知识而开心不已,眼泪还没干。这个小男生真的可以说是smart,虽然是初学,可是小曲子对于很多大人来说也不简单,同时要看谱子,识别出音符、节奏、然后还要在琴上找出正确的位置,当然还有更多的extra 要求,例如做出强弱对比之类的,可是在这个小男生这里,我常常不用解释很多,只要他学过的知识,他自己全能很快反应过来。所以我在学习新曲子的时候就给他留很大的空间,让他自己去做,他往往一下子就做出来整首了,我当然要鼓励一番,然后再说有一些有趣的建议,和这里的小孩交流,我认为最好是用“建议”之类的语言,因为相对来说,音乐本身就没有对错,只有不同,这样的交流方式也更利于他的创造性,因为我用的教材里面有大量的创造性内容,要让他们充分的活跃起来,思维不能受到限制。同样的内容,我敢肯定,这个5岁的小男生比我一些40岁的成人要反应的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9-2-2011 21:57:29
      我的Boys学生--2
      这里的小男生个个都是个小大人,和我交流真的是平等关系,可是也很有礼貌,我从来没发现有上课超出控制的学生。另一个5岁的小男生虽然没有上面那个弹得让人满意,可是同样是个小大人,有时看着他小大人的样子我觉得很好笑很可爱。他常常自己弹,出错了,马上说,wait, i shold start again. 学完一首曲子,总是像个小英雄一样说,that is easy!  很有趣的是,有一次上完课我怕他忘记那首是功课,他刚学了一首Mr.Bluebird的曲子,我问他哪首是你的功课,因为他不认字,我指指曲子上小鸟的图片,他说,oh, I  know, birdie! 我的文笔实在写不出他当时可爱的样子。还有一次,让他trace(就是描写)一个音符,那个音符就一个圆圈中间有条短线,他惊讶地说,这个像planet,像上次去theatre参观时天花板上的星球。我只好将计就计说,你以后看到这个星球就知道是什么音符了。已有我们再看到这个音符就有个另一个成为了,plane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9-2-2011 21:58:24
      我的Boys学生--3

      另一个男孩,7岁,也是开心的学习着,他爸爸说他每次很exciting的就来了。他的特点是好奇,每次都急着后面是什么曲子。因为他的虽然是初级教材,可是曲子都改编自达作曲家的大作,所以我经常带领他认识一些大作曲家,我们一起计算贝多芬去世多少年了,他会很惊奇的等着眼睛,因为他刚开始以为贝多芬还活着。我们会一起模仿别的乐器的演奏姿势,各种弦乐、各种管乐,让他知道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在弹钢琴的时候有充分的声音想象力。对于这些东西,他都充满了好奇,所以每次我都留一些问题要等下一次解释,大家不要笑我吊他胃口,为了激发兴趣而为之。他的另一特点是喜欢和我弹二重奏,因为他要练习得节奏很好我才和他一起弹,所以为了这个它也很努力,每次合奏完,他可爱的傻呼呼的笑着说,sounds nice!  Can we do it again?二重奏确实很好,能让学生同时协调更多的东西,耳朵要兼顾更多,当然耳朵的敏感性就训练出来了,另外对音乐表现也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13-2-2011 19:05:25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2-13 19:13 编辑

      琵琶行
      我常常和一些西方学音乐的人聊起中国乐器,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和一位古典吉他老师“抢”琴房,后来得知他原来是很有名的德国吉他演奏家,在澳洲很有声誉。我从他的手里买了两张他发行的cd,其中一张是吉他演奏的波斯音乐,我越听越觉得像我国的琵琶,让我想起来唐代的西域音乐家苏祗婆,想起来唐代盛行的西域音乐。于是,我就搜索了一些琵琶音乐给他听,让他领略一下千年前我们的“吉它”音乐,我心想,如果现在是大唐时期,说不定德国音乐家也被招去长安献艺了。
      因为我现在的research,我接触到几位在美国极有影响的华裔作曲家,例如陈怡、盛宗亮、谭盾等。和他们的联系接触中发现他们除了极强的西方作曲技术以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很深厚。他们的曲子中有不少的琵琶、古琴、二胡等作品,并且把这些乐器和西方乐器进行很好的重奏组和,例如陈怡的琵琶曲《point》,周龙的《溯》将古琴和西方长笛很好地结合起来,他们二人的老师wen-chong chow写给钢琴和西方长笛《狂草》等很多很多。我说的这些曲子都是代表当今世界高水平的现代作品,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大家有兴趣不妨听一听,看看中国作曲家是怎样用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是引领当今世界潮流的。
      刚才重读一次《琵琶行》,以更深切地领略琵琶的魅力,“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中国乐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古琴。关于我挚爱的古琴,以后有机会再跟朋友们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钻石男女 发表于 13-2-2011 20:02:54
      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14-2-2011 21:56:56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2-14 22:08 编辑

      舒畅之则条达

      我从国内到外国,从教中国学生到西方小朋友,课堂气氛一直是自然而然地、开开心心地同时,学生又清清楚楚地知道上课的规矩。我似乎天生有小孩缘,小到五六岁,大到teenager,我都可以很自然地无障碍地和他们交流。
      我们很认真地、很活跃地讨论音乐,表现音乐,偶尔我会开玩笑逗逗他们,夸张地鼓励一下他们。
      一直以来,我觉得这样上课挺好。可是偶尔会遇到个别家长,总是妄图、并且当真地干涉教学。他们是怎样地干预呢?
      例如以前以为男孩奶奶,每次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因为在她看来,挑起送孙子学琴的重担是很大的一件事情。这位小男孩是属于反应有些慢的孩子,弹琴时因为同时应付很多事情而紧张地流口水,我可以看得出来,他已经在全神贯注,所以不急者纠正、不急着挑毛病,我总是希望留给他自己空间,先展现一下,哪怕所展现的并不完美,我因为他的全神贯注也要鼓励一番。可是他奶奶在旁边坐不住了,急得摩拳擦掌的,有时忍不住就直接往小孩肩膀上敲一下,说:老师刚说过了,怎么还不会?如此一来,小孩更紧张了,不要谈表现音乐了,谱子都认不出来了。我发现有时小孩的奶奶没来,那个小男孩见了我就像见到了非常亲切的人,有说有笑的,弹琴也反应快多了,音乐也可以表现了。如果他奶奶看到他上课有说有笑的,一定会说:严肃点!除了监督孙子“认真”上课之外,这个奶奶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看了她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都是汉字音译的谱子,我问她你记下来后回去能找到这是哪里吗,她说不知道。我当时非常为这位奶奶对孙子的奉献精神感动,也很理解她。但我知道我很难跟她解释清楚我的教学理念,毕竟所受教育相差很大。
      当然这位奶奶属于比较特别的,可是并不是少数,有些年轻妈妈也有很多干预课堂的举动。经常老师还没有指出的“缺点”,妈妈急忙指出。其实我的耳朵何尝判断不出她所谓的“缺点”,只是教学要有重点,要顾及到学生一时的脑力负荷。专业角度来说,家长认为很严重的问题,在我看来根本不算什么,我会不漏痕迹地加以强化。有些问题就是这样,你越强调,越难协调。我以前说过,我不说手的问题,并不是手上没问题,可是我会引导学生的意念从而让手和机体自己作相应调整。这些问题说起来很复杂,可以写学术论文的大题,可是家长一干涉,你就不得不向她解释,既费口舌又浪费时间。
      我以前有个小女孩学生,我和她妈妈说话得时候她就在地上打滚嬉闹,一旦开始上课,坐在琴前马上就成熟起来了。7岁的年龄弹起mozart奏鸣曲来比大人还要有表现力,并且她有少见的绝对音高辨别能力。这也是我看学生的一个标准,有些看似非常天真幼稚的小孩,可是一旦表现音乐时能做出超出年龄的成熟,那么这个小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音乐是很有感觉的。我多么享受小孩的天真、享受和它们之间的交流啊,可是偶尔就是会被有些“严肃认真的”家长加以干涉。
      我想说,“肃若秋霜”的认真不是真正的认真,真正的认真是时时刻刻就能洞察到小孩的承受能力、精力分配等等心理细节的。有时要容忍暂时的不完美,没必要把学生钉在一个问题上,很多问题要循环往复解决;有时要给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己选择所学音乐的机会。这样他们真的会“其进自不能已”。
      我还想说,我把课堂气氛搞得轻轻松松的,并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也并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兴趣而为之,更重要的是,我为了学习的效果,为了更发自内心的音乐表达而为之。因为我们是在学习音乐,不是技工,是要表达发自内心地情感的一门艺术。
      最后,我想引用我国圣贤王阳明先生关于儿童教育的名言,希望可以给琴童家长些许启发:“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鱼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副越,自然日帐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col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huan0043 发表于 14-2-2011 22:09:03
      ding niyi 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圈圈 发表于 15-2-2011 08:28:32
      wo shi zhi qian shang hai yin yue xue yuan fuzhong shang lai de , QQ 9498717 jiao liu xia b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7-3-2011 21:10:36
      Erik Satie的音乐,推荐给大家
      Ravel做了著名的钢琴组曲库普兰的坟墓。我的导师前几天show给我他做的Satie的坟墓。由此激发了我这段时间对satie简约的、大事化小的作曲风格和神秘美丽的钢琴作品的喜爱。现在边听satie,边扫描谱子,准备给我学生弹奏。
      我刚好有个学生,他11年级的男生,有着自己明显的喜好倾向,我在选曲方面给他很大自由空间,我一向不喜欢强迫学生弹奏自己不喜欢的音乐,因为我觉得从很多曲子都可以学到学生需要的技术。当然了,学生知道的曲目量是很小的,我经常会给他们介绍很多的曲子,讲解一下风格,然后弹给他们,他们通常听完我弹以后,都激动地每个都要学习,(我又在吊他们胃口,嘻嘻,哪怕是简单的曲子,我都是当音乐会投入一样示范的)。这么多年来,我也在不停搜集适合各种年龄各种程度学生的曲目库。所以相对来说,我的学生接触的曲目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比较大一些。当然很多谱子都是我收藏的,在一般的音乐书店是买不到的。
      我相信我的这个学生一定会为我带给他的谱子而兴奋,然后辛苦练琴。其实Satie的很多曲子都不难,好的作曲家就是用很少的几个音可以表达很复杂的感情和很特别的效果。有不少Satie的曲子,学琴2年多大概就可以弹了。
      下面,我引用以下别人对Satie这个法国怪才的评论,让朋友们也令分享一下。

      Erik Satie 埃里克·萨蒂(Eric Alfred Leslie 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1866年生于翁弗勒尔,1925年卒于巴黎),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888年完成其钢琴曲《Gymnopédies 裸体歌舞》。1891年参加天主教的玄宗教派,并为该教派创作数首乐曲。此后不久对作曲似乎已感厌倦,随后12年写成的作品不到10首。约1910年起,有些青年作曲家受他作品离奇而幽默的曲名诸如《Trois -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 梨形曲三段》的吸引,几乎将他作为崇拜的对象,以 Le Six 六人团 闻名于世的一组青年作曲家即受其强烈的影响。1915年与科克托的会面,导致贾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Parade 游行》(1917)一剧的问世,其中采用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运用打字机、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响。后又与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者交往。

      萨蒂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法国新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而倾向于采用更简练和更惊人的风格。他的和声以和弦不解决为其特色。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Socrate 苏格拉底》是他对之抱有很大希望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的段落相当短小,多半以钢琴独奏的方式。他预先使用了后来许多先锋派创作惯用的手法。

      对某些人而言,Erik Satie 是个怪人,老是给自己的音乐作品起一些可笑、荒.谬的古.怪标题。

      “慢得近乎停止的曲子,随手乱.写的前奏(为一条狗而作),乾涸的芽苗……”

      很多人深信,这一切不光是因为他那怪.异的才智,同时也是他故.意用于冒.犯当时的音乐评论人的。众所周知 Satie 讨.厌乐评人,而乐评们也不喜欢他。

      凡是弹奏过他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爱给作品演奏方式标注一些古怪的指引。那些指引是作曲家专门为弹奏他作品的人写的:“给某某。我禁止任何人在弹奏作品的时候大声读出这些文字。无论谁斗胆违反我的指引都将引起我的愤慨。谁也不能例外。”
      再比如:「light as an egg 指尖要轻得像一只蛋」
      (Satie先生,蛋不见得有多轻啊 ^^)、
      「here comes the lantern灯要亮起来了」(又不是在搞剧场 ^^)、
      「open your head 打开你的脑子」(好可怕 ^^)、
      「play like a nightingale with a toothache要弹得有如一只
      患有牙痛的夜莺」(夜莺牙痛的时候应该唱不出声来了吧)、
      「 work it out yourself 自己动脑筋想」(这锅,还用你讲吗? ~汗~汗)



      以下摘自一部短钢琴作品《烦恼 (Vexations)》(1893):
      “这个主题要连续弹奏840次,建议演奏者在最最安静的环境中一动不动稳坐着事先练习。”
      许多卓越的钢琴家都严格遵守了这条指引。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取得了全球性的成功。然而,谁知道那指引是不是 Satie 捉弄演奏者的?毕竟,那指引并没规定演奏者*必须*弹奏840次。他只是说:“弹奏这个主题840次……”当然,我们永远无从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因为这部作品是在他死后才发表的。
      Satie 还是个收藏家。有一次别人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回答说:“那天我看见一块漂亮的手帕……”他死后,人们在他的衣橱里发现84块一模一样的手帕,还有12套一模一样的天鹅绒服装,以及成打的雨伞。


      Satie 被视为局外人,一匹追寻自己理.想的孤.独的狼。例如他修建了自己的教堂。如此一来,他极度重视自己的隐私,从不让别人参观他在 Arceuil 的住所,他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27年。在他一生中人们只知道唯一的一段感情关系——他在1893年跟一名模特、同时也是画家和秋千艺人 Suzanne Valadon 的热烈的爱情。

      Satie 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为了自己的音乐和自己的理想而活着。他从不看重金钱,过了许多年穷困的生活。他从不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他觉得某人是个混蛋,他会很直率地说出来,而不顾及任何后果。

      Satie 的 音 乐

      Satie 这个人在很多方面都古怪迷人,不过最为人称道的则是他的音乐。他很富于创作才华,对德彪西(Claude Debussy)、拉威尔(Maurice Ravel)和普朗克(Francis Poulenc)等音乐家有着深远影响。又由于他的音乐是超越时代、并被认为是不受时间范畴限制的,他的音乐对许多现代作曲家都有重大影响。

      Satie 是简约主义(minimalism)的先驱。他自创出一种实验音乐,他称之为“家具音乐”(furniture music),不是让你很专心地听,而是当作背景音乐。他还创作出旋律相似、分成几部分的曲子,用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聆听。他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中世纪音乐和法国作曲家的影响。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宁静安详的《Gymnopédies》(“裸体歌舞”,三首相似的钢琴曲)、神秘的《Vexations》(要求重复840次的短钢琴曲)、广受欢迎的《Trois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钢琴二重奏)、芭蕾舞曲《Parade》(起用了一些很古怪的乐器)、和芭蕾舞曲《Relache》(配上一系列电影镜头)。

      Satie 的作品直到1960年代以前都不太为人知、并且一直被低估。幸好此后他渐渐得到了应有的声誉。

      27 Satie,Erik(Eric Alfred Leslie)萨蒂,埃里克(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1866年生于翁弗勒尔;1925年卒于巴黎).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888年完成其钢琴曲《裸体歌舞》(*Gym—nopédies)。1891年参加天主教的玄宗教派,并为该教派创作数首乐曲。此后不久对作曲似乎已感厌倦,随后12年写成的作品不到10首。约1910年起,有些青年作曲家受他作品离奇而幽默的曲名诸如《梨形曲三段》(Trois *Morceaux enformedepoire)的吸引,几乎将他作为崇拜的对象,以六人团(Le *Six)闻名于世的一组青年作曲家即受其强烈的影响.1915年与科克托的会面,导致贾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游行》(*Parade,1917)一剧的问世,其中采用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运用打字机、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响。后又与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者交往。

      萨蒂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法国新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而倾向于采用更简练和更惊人的风格。他的和声以和弦不解决为其特色。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苏格拉底》(*Socrate)是他对之抱有很大希望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的段落相当短小,多半以钢琴独奏的方式。他预先使用了后来许多先锋派创作惯用的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蘅芷清芬 发表于 7-3-2011 21:13:07
      Erik Satie的音乐,推荐给大家
      Ravel做了著名的钢琴组曲库普兰的坟墓。我的导师前几天show给我他做的Satie的坟墓。由此激发了我这段时间对satie简约的、大事化小的作曲风格和神秘美丽的钢琴作品的喜爱。现在边听satie,边扫描谱子,准备给我学生弹奏。
      我刚好有个学生,他11年级的男生,有着自己明显的喜好倾向,我在选曲方面给他很大自由空间,我一向不喜欢强迫学生弹奏自己不喜欢的音乐,因为我觉得从很多曲子都可以学到学生需要的技术。当然了,学生知道的曲目量是很小的,我经常会给他们介绍很多的曲子,讲解一下风格,然后弹给他们,他们通常听完我弹以后,都激动地每个都要学习,(我又在吊他们胃口,嘻嘻,哪怕是简单的曲子,我都是当音乐会投入一样示范的)。这么多年来,我也在不停搜集适合各种年龄各种程度学生的曲目库。所以相对来说,我的学生接触的曲目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比较大一些。当然很多谱子都是我收藏的,在一般的音乐书店是买不到的。
      我相信我的这个学生一定会为我带给他的谱子而兴奋,然后辛苦练琴。其实Satie的很多曲子都不难,好的作曲家就是用很少的几个音可以表达很复杂的感情和很特别的效果。有不少Satie的曲子,学琴2年多大概就可以弹了。
      下面,我引用以下别人对Satie这个法国怪才的评论,让朋友们也令分享一下。

      Erik Satie 埃里克·萨蒂(Eric Alfred Leslie 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1866年生于翁弗勒尔,1925年卒于巴黎),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888年完成其钢琴曲《Gymnopédies 裸体歌舞》。1891年参加天主教的玄宗教派,并为该教派创作数首乐曲。此后不久对作曲似乎已感厌倦,随后12年写成的作品不到10首。约1910年起,有些青年作曲家受他作品离奇而幽默的曲名诸如《Trois -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 梨形曲三段》的吸引,几乎将他作为崇拜的对象,以 Le Six 六人团 闻名于世的一组青年作曲家即受其强烈的影响。1915年与科克托的会面,导致贾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Parade 游行》(1917)一剧的问世,其中采用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运用打字机、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响。后又与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者交往。

      萨蒂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法国新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而倾向于采用更简练和更惊人的风格。他的和声以和弦不解决为其特色。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Socrate 苏格拉底》是他对之抱有很大希望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的段落相当短小,多半以钢琴独奏的方式。他预先使用了后来许多先锋派创作惯用的手法。

      对某些人而言,Erik Satie 是个怪人,老是给自己的音乐作品起一些可笑、荒.谬的古.怪标题。

      “慢得近乎停止的曲子,随手乱.写的前奏(为一条狗而作),乾涸的芽苗……”

      很多人深信,这一切不光是因为他那怪.异的才智,同时也是他故.意用于冒.犯当时的音乐评论人的。众所周知 Satie 讨.厌乐评人,而乐评们也不喜欢他。

      凡是弹奏过他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爱给作品演奏方式标注一些古怪的指引。那些指引是作曲家专门为弹奏他作品的人写的:“给某某。我禁止任何人在弹奏作品的时候大声读出这些文字。无论谁斗胆违反我的指引都将引起我的愤慨。谁也不能例外。”
      再比如:「light as an egg 指尖要轻得像一只蛋」
      (Satie先生,蛋不见得有多轻啊 ^^)、
      「here comes the lantern灯要亮起来了」(又不是在搞剧场 ^^)、
      「open your head 打开你的脑子」(好可怕 ^^)、
      「play like a nightingale with a toothache要弹得有如一只
      患有牙痛的夜莺」(夜莺牙痛的时候应该唱不出声来了吧)、
      「 work it out yourself 自己动脑筋想」(这锅,还用你讲吗? ~汗~汗)



      以下摘自一部短钢琴作品《烦恼 (Vexations)》(1893):
      “这个主题要连续弹奏840次,建议演奏者在最最安静的环境中一动不动稳坐着事先练习。”
      许多卓越的钢琴家都严格遵守了这条指引。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取得了全球性的成功。然而,谁知道那指引是不是 Satie 捉弄演奏者的?毕竟,那指引并没规定演奏者*必须*弹奏840次。他只是说:“弹奏这个主题840次……”当然,我们永远无从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因为这部作品是在他死后才发表的。
      Satie 还是个收藏家。有一次别人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回答说:“那天我看见一块漂亮的手帕……”他死后,人们在他的衣橱里发现84块一模一样的手帕,还有12套一模一样的天鹅绒服装,以及成打的雨伞。


      Satie 被视为局外人,一匹追寻自己理.想的孤.独的狼。例如他修建了自己的教堂。如此一来,他极度重视自己的隐私,从不让别人参观他在 Arceuil 的住所,他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27年。在他一生中人们只知道唯一的一段感情关系——他在1893年跟一名模特、同时也是画家和秋千艺人 Suzanne Valadon 的热烈的爱情。

      Satie 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为了自己的音乐和自己的理想而活着。他从不看重金钱,过了许多年穷困的生活。他从不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他觉得某人是个混蛋,他会很直率地说出来,而不顾及任何后果。

      Satie 的 音 乐

      Satie 这个人在很多方面都古怪迷人,不过最为人称道的则是他的音乐。他很富于创作才华,对德彪西(Claude Debussy)、拉威尔(Maurice Ravel)和普朗克(Francis Poulenc)等音乐家有着深远影响。又由于他的音乐是超越时代、并被认为是不受时间范畴限制的,他的音乐对许多现代作曲家都有重大影响。

      Satie 是简约主义(minimalism)的先驱。他自创出一种实验音乐,他称之为“家具音乐”(furniture music),不是让你很专心地听,而是当作背景音乐。他还创作出旋律相似、分成几部分的曲子,用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聆听。他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中世纪音乐和法国作曲家的影响。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宁静安详的《Gymnopédies》(“裸体歌舞”,三首相似的钢琴曲)、神秘的《Vexations》(要求重复840次的短钢琴曲)、广受欢迎的《Trois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钢琴二重奏)、芭蕾舞曲《Parade》(起用了一些很古怪的乐器)、和芭蕾舞曲《Relache》(配上一系列电影镜头)。

      Satie 的作品直到1960年代以前都不太为人知、并且一直被低估。幸好此后他渐渐得到了应有的声誉。

      27 Satie,Erik(Eric Alfred Leslie)萨蒂,埃里克(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1866年生于翁弗勒尔;1925年卒于巴黎).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888年完成其钢琴曲《裸体歌舞》(*Gym—nopédies)。1891年参加天主教的玄宗教派,并为该教派创作数首乐曲。此后不久对作曲似乎已感厌倦,随后12年写成的作品不到10首。约1910年起,有些青年作曲家受他作品离奇而幽默的曲名诸如《梨形曲三段》(Trois *Morceaux enformedepoire)的吸引,几乎将他作为崇拜的对象,以六人团(Le *Six)闻名于世的一组青年作曲家即受其强烈的影响.1915年与科克托的会面,导致贾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游行》(*Parade,1917)一剧的问世,其中采用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运用打字机、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响。后又与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者交往。

      萨蒂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法国新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而倾向于采用更简练和更惊人的风格。他的和声以和弦不解决为其特色。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苏格拉底》(*Socrate)是他对之抱有很大希望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的段落相当短小,多半以钢琴独奏的方式。他预先使用了后来许多先锋派创作惯用的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其他网友还看了 ...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