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国内的侄儿通话,他问我为什么把中国“看”得这么糟糕,并且反复对我说中国现在如何好。对这个问题,几句话似乎很难说清(即使说得清,侄儿也不信),但说多了,侄儿听得不耐烦,所以我只好无奈罢休,反复强调对于中国社会的阴暗面他不知道更好。)
任何一个有正常观察能力的人,在美国(西方)生活一段时间后,都不难发现一个强烈的对比:在美国,新闻中不断充斥着对社会阴暗面的暴露,美国的大多数人,也习惯于对社会持批评态度,一会儿上街游行,一会儿在媒体里强烈谴责。总之,如果不亲身生活在这里而只看新闻的话,美国就显然是一个非常黑暗的国度。而中国的情况似乎决然相反,电视报纸里却一片高调,在生活中大多数中国人也都习惯了听“好”的,说“好”的。总之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大家都非常“默契”。于是,如果不长期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并带着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很多人一定会以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度。
其实这就是民主和专制社会的区别。批评社会,其实就是在说当权者做得不好。专制的国家,当权者自然是不原意看到有人批评自己的。所以看一个社会的新闻媒体,对社会批评越多的,这个社会就一定是越民主越先进的社会,反之,就是越专制越落后的社会。
习惯了专制的多数中国人,自然不会看到这个对比。就像习惯了黑暗的眼睛,看到一丝光线就会觉得光明得刺眼了。所以现在好多中国人把当今的经济发达和几十年前的极度贫困作比较,真是觉得好得不能再好了。由此,这个“刺眼”的“物质极大丰富”,使得好多中国人根本看不到在社会中还存在着的更大面积的黑暗。
中国式的“乐观”,分析起来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自私”;二是“短视”。在中国掌握媒体的,或者说有权利说话的人,都是处在得利阶层(当然很多其他社会也一样)。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封锁消息,压制反面声音。另外,大部分知识分子和经济上的爆发户,也处于同样的“得利者”的动机,对于没有发生在自己头上的灾难不闻不问。我03年第一次回国到,在家乡重庆吃惊地发现遍地都是棒棒军。然而对这些现象,我的发达了的朋友亲戚,没有一个人会有任何感慨。所以,这个社会在表面看来自然是一片“莺歌燕舞”。
其次,中国式的“乐观”,是基于“短视”,即:只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来看待现实。对那些没有发身在自己身上或者身边的事,都一律不关心。不关心也就等于不存在。所以很多普通的中国人也很容易对社会得出“乐观”的结论。
不光是今天的现状,就是对历史,对刚过去的历史,中国人都可以非常“乐观”地回避黑暗的一面。比如文化大革命。我在中国生活了30年才出国,对文革的认识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不过是红卫兵批斗知识分子。近几年我才从网上得知一些发生在县份上的可怕的大屠杀。这些屠杀手段之残忍,牺牲者数量之众,堪称历史之最。然而,这样的惊天动地之事,在发生之后很快(几乎是“立即”)就可以销声匿迹,这是为何?原因很简单,因为写历史的,是知识份子和当权者。虽然中国知识分子是文革的受害者,但在对文革的回忆上,对发生在偏僻乡村的灾难的忽略(或者回避),充分显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私和短视,以及对学问的不严肃和对历史的不尊重。 鲁迅说中国人非常“健忘”,我说中国人也不得不“健忘”,因为历史和现实都太沉重,太黑暗了,而大多数中国人早已丧失了面对现实的能力。也正因为是个原因,中国人的“乐观”,其实反映出中国社会是一个得过且过的社会,只看眼前,不看将来。当今中国的经济繁荣,其实主要是因为国际经济市场的需要,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生产力的提高,也是因为开放后大量引进的现存科学技术。这就是说,中国社会的发展,基本上都是靠外因,而非内因。事实上,中国,这个人口增长和文明发展不成比例的社会,早已失去自身协调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如果80年代没有打开国门,文革和大跃进的悲剧还会重复上演。而现在国门打开,突然出现的这个“经济繁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将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短暂历史现象而已。
原文标题:“中国式”的“乐观”
作者 云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