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楼主: pureland9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培训] 菩提学会Adelaide佛学小组期待您的加入-

    [复制链接]
    111
    Ade-班玛措15 发表于 12-1-2016 08:09:21 来自手机
    今日教言        若能把罪过说出来,在诸菩萨或上师面前进行忏悔,罪业是可以清净的。如果日日夜夜、白天晚上经常守护根门,发露自己的过失,不寻别人的过失,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修行人。      --入行论广解              1月12日 星期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Ade-班玛措15 发表于 13-1-2016 10:50:30 来自手机
    今日教言        我们的人身相当难得,从现在开始一定要默默发愿:从今以后尽量利益众生,不看别人过失。其实如果渲染加工,谁都能找出过失来。所以不要观察别人的过失,就算别人有一些大的错误,也不要去责怪他,而应该自己欣然代受。       --入行论广解              1月13日 星期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Ade-班玛措15 发表于 14-1-2016 09:00:36 来自手机
    今日今日教言    我们要时刻观察自己,倘若发现不如法,马上要惩罚自己。然而,有些人却恰恰相反,稍微懂得一点佛法,整天都说别人的过失。很多人自己有再大的过失也发现不了,而别人没有过失也可以凭空捏造、扩大,这样是不合理的。       --入行论广解              1月14日 星期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Ade-班玛措15 发表于 15-1-2016 09:09:34 来自手机
    今日教言       老母有情的一切苦厄,自己应该默默代受。行为上真能代受的话,那么功德非常大;如果实在不能,遇到痛苦也要生起欢喜心:“这是诸佛菩萨的加持,众生的痛苦我来接受,肯定有很多众生痛苦减少了。”这样观想的话,功德也是不可小觑。       --入行论广解              1月15日 星期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Ade-班玛措15 发表于 16-1-2016 10:26:10 来自手机
    今日教言      《弟子问答录》中有句话我特别喜欢--“余事皆下品,唯有利众高。”唯有利益众生是最高的,其他以自私自利摄持的行为,磕头也好、供养也好、布施也好,甚至念经、念佛、办道场、开法会、放生,都是下品的善根。       --入行论广解              1月16日 星期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Ade-班玛措15 发表于 17-1-2016 09:08:20 来自手机
    今日教言       出世间佛法的高深境界,一定要建立在世间人规的基础上,倘若连最基本的善良人格都没有,佛法是根本谈不上的。             1月17日 星期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Ade-班玛措15 发表于 18-1-2016 07:21:37 来自手机
    今日教言        大乘佛教一般人无法接受,所以为了引导不同根基的众生,佛法又分为人天乘、小乘、大乘,一步一步地往上修。心力比较大的人,利他心非常强,这是希求佛果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这一点,任何行为都是成就的障碍。       --入行论广解              1月18日 星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Ade-班玛措15 发表于 19-1-2016 07:31:12 来自手机
    今日教言     作为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光是口头上讲得天花乱坠肯定不行,行为上应该怎么去做呢?假如有能力,就应真实代受别人的痛苦;没有能力的话,心里观想代受无量众生的痛苦,功德和利益也不可言说。        --入行论广解              1月19日 星期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Ade-班玛措15 发表于 20-1-2016 09:21:46 来自手机
    今日教言      人们通过各种方法想获得安乐,但没有利他心的话,结局只能是南辕北辙。其实我们不快乐的因素,就是贪心、嗔恨心、嫉妒心等烦恼,没有调伏烦恼的人,始终都过得不平安,冲突也会不断发生。        --入行论广解              1月20日 星期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Ade-班玛措15 发表于 21-1-2016 07:33:08 来自手机
    今日教言http://www.zhibeifw.com/cn/        倘若有了一点利他心,平时经常约束自己、转变自己,这就是修行的成就相。修行的成就相并不是头上一下子长两只角、脸上马上冒一个包,而是通过学习之后,真的有一点点改变,对世间的执着比较淡,这样确实有了一些境界。        --入行论广解              1月21日 星期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其他网友还看了 ...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