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laideBBS.com_阿德莱德中文网_南澳华人论坛_阿德莱德租房_工作_交友_同城 AdelaideBBS.com中文网
标题:
一位母亲的所感所思:从中国学渣到美国学霸
[打印本页]
作者:
大能猫
时间:
26-2-2015 02:17
标题:
一位母亲的所感所思:从中国学渣到美国学霸
本帖最后由 阿德莱德BBS 于 3-9-2015 03:56 PM 编辑
mp2777453_1423987335351_1_th.jpeg
(77.86 KB, 下载次数: 24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3-9-2015 15:56 上传
【摘要】
我直观地感觉到,在权力与金钱双重挤压下的中国教育,学校越来越像官衙,越来越像市场,教师的教学、科研越来越委身于权力、金钱,离教育的本质和学术自由、学术兴趣越来越远,不知道埋没了多少大有潜力的学子。
——一位母亲对儿子成长今昔的所感所思
从中国学渣到美国学霸,我的儿子走过一条与其他同龄孩子非常不一样的成长之路。
我在想,这孩子无疑是非常独特的个体,他特别贪玩,特别爱打游戏,性格特别倔强,特别叛逆,受不得半点委屈,受了,一定要以砸东西的暴烈方式加以宣泄。他根本无法适应循规蹈矩的灌输式学习,更强烈反感一大堆简单重复的作业。认为读书、做作业抢走了他玩儿,特别是打游戏的工夫,产生了强烈的厌学心理。
随着青春发育期的来临,他遭遇到X老师,另类的施教者和另类的受教者阴差阳错的排拒效应,直接就导致了15岁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
辍学毫无疑问是儿子在中国成长道路上的悲剧性事件。它是儿子与具体的老师矛盾冲突的总爆发,但它无一不折射出儿子义无反顾地用脚投票彻底叛离中国式教育制度的必然性,当然,忝为老师的我也在要一个现实的健康儿子还是要儿子道不清说不明的未来前途之间下了最大赌注,二难取舍,真地我好揪心!
我之把辍学定义为儿子成长的悲剧性事件,是因为离开了学校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在当下中国儿子的未来便堪忧,要么从此走上邪道,要么终身与生计艰难的弱势群体为伍。读书改变命运,此乃古今中外的通则。我本人就是鲜明例证,从三线工人家庭出身到知名大学的教授,告诉了我读书对儿子有多重要。
但儿子却根本不这么看,他也不可能怎么看,他还看不来。儿子管不了读书才是唯一正路,成绩好才是王道这些流行的大道理,在他可感的世界里,只有喜欢不喜欢,好玩不好玩的存在。
在中国的初中阶段强烈地拒斥读书,而在美国却又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恶补知识。这一霄壤之别,我们似乎可以用受教育者成长的阶段论或个体差异来加以合理解释。
但是,坚决不许差生参加期末考试,以剥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蛮横办法来换取不拖后腿,不影响班级的所谓集体荣誉,随意而划的学区,莫名其妙的建设费,强制收取的自愿赞助费,满堂灌输、死记硬背,做不完的作业,排不完的名次,一切为了成绩、一切为了高考等等等等。这都是饱受诟病的中国教育留给中国学子和家长的痛。
中国教育有病,而且病得很不轻。从精英层面讲,1949年以来没有培养出大师级的人物,这“钱学森之问”大家耳熟能详。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跟踪研究表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1000余名理科状元,他们无一成为本行业的领军人物,中国教育制度之下高分低能现象十分突出。从大众层面讲,中国教育之下人文情怀淡薄,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凭无文明等问题突出。
我是从事医学教育的,也未受过任何教育学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宏观层面不甚了了。但在我的亲身经历中,却有这么几点强烈感受。
一是急功近利,一直在不停地赶路。
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习苏联的专业化教育模式,摒弃通识教育,为的是所谓早出建设人才的专才教育,专业划分得过早过细,到恢复高考制度后依然推行“快出人才、早出人才”战略,与重点大学相对应的是重点中学、重点小学的差异化发展,在这种拔苗助长的非均衡格局下,更是人为加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恐慌。
重点高中更是出奇招,本该招300人,却只划线招200人,剩余100人,以差一分缴一万元补录,学校成为企业而且是不法企业。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心理之下,我和儿子与其他千千万万家庭拼尽全力去打这场输不起的战争,而实情到底如何呢?
它实际上是让绝大多数人去垫底,衬托出一个以分数指标的少数优胜者群体,再由他们去问鼎所谓的象牙之塔。我儿子正是在此背景下被老师不待见,为学校不兼容,他自己也视学校必欲逃之而后快的“地狱”。
二是重分数轻素质,重成绩轻人格。
中国中小学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全国统一高考,一切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自“文革”结束后恢复起来,一直是利大于弊地存在着,它以当今中国最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制度而受到底层社会欢迎的同时,其弊端也严重地显现出来。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是在中国糜烂的社会风气下实在不得已的选择。即便如此,层出不穷的高考舞弊和形形色色的录取后门仍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中国的现实社会条件根本无法达到分校高考录取的基本诚信与公正。全国统一高考只好维持下去,中小学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旋转就顺理成章了。
在这个指挥棒下面,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启发式学习,什么以培养健全之个人,完成受教育者的人格等等等等,统统都得让路。高考,决定着学生将来在中国社会格局中的位次,决定着他和背后家人的政治地位、经济条件和生活成色,所以,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乃至政府,都乐于投入这场泯灭学生天性的马拉松竞赛,教育功利性的沉重翅膀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三是循规蹈矩者昌,特立独行者亡。
优质幼儿园、重点中小学,然后重点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红道(从政)黑道(治学)黄道(经商)的制度设计中,红道独占鳌头。
从实际经验看,只有从清华北大熏染出来的人才有可能问鼎权力的顶端。在这样的成长路径下,落下哪一个环节或者在哪一个环节处于弱势,都有可能使你的人生旅途一蹶不振。
我儿子不是循规蹈矩者,他是特异儿童,为应试教育所不兼容。他虽对计算机情有独钟,打游戏能打出模拟飞行,在疯玩的娱乐中可以轻松学得英语,但他的课堂考试成绩却让他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老师要弃他而后快,他则视老师为阎王,逃之而后生。
学校,应该是儿童的天堂,他有权利在那里沐浴阳光,吮吸自由的空气,他有权利获得与其个性相适应的教育,受到善良平等的对待,这与成绩没有关系,与家长没有关系,甚至与品行都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学校本来就是教育人、塑造人,帮助他完善他自己人格,成为现代公民的地方,至少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是这样。而我们“有教无类”的学校容纳不了一个特异儿童,以分数标准定的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生、一般生和差生的等级,而后又坚决不让所谓差生的成绩去拉下全班成绩,这是哪家的教育王法?
儿童的成长有先有后,稟赋有别、兴趣各异、所长所短不一而足,即使仅以成绩论,它也一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怎么能够把个人成绩拿去平均呢?拿去作为老师的考核甚至学校的考核依据呢?可见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扭曲到何等地步了!
另外,应试教育让义务教育变得有名无实,颇具讽刺意味。儿子的辍学没有带来校方任何的沟通与惋惜,也没有带来来自政府方面的关切与动员。让人们感觉,九年制义务教育似乎无关紧要,适龄儿童读书与否也是一个随性的问题,这就是当今中国的社会治理。
儿子在电脑桌前、在电玩中、在小伙伴的哥们义气中、在走南闯北的交游中完成了他五年“社会中学”的学力教育。试想,假如他“浪子回头”,重又扎入中国的教育体系,那么,能接纳他的,顶多是一所不入流的技工学校,哪怕他再奋发努力,也就能找个聊以生存的饭碗罢了。什么兴趣爱好,什么飞行梦想,早已随着他儿时的辍学而随风飘逝。
可是,美利坚开放的教育制度却吸引着曾经极度厌学的他,让他成为如饥似渴的上进学子。怀揣的飞行梦想在旋踵之间成为现实,在儿子身上,验证了美国梦的具体存在,他也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就会获致成功,儿子就是这样当上了飞行教官。
从中国学渣到美国学霸,这里面蕴涵的诸多道理我一时难以给出专业性的解析。但我直观地感觉到,在权力与金钱双重挤压下的中国教育,学校越来越像官衙,越来越像市场,教师的教学、科研越来越委身于权力、金钱,离教育的本质和学术自由学术兴趣越来越远,不知道断送了多少大有潜力的学子。
最近,有人强调我们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引起一片哗然。我作为医学专业教师,与意识形态隔行如隔山。
以我儿子为例
,他15岁前在课堂上肯定受的是红色意识形态教育,而不幸成为他人眼中的学渣;20岁后到美国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肯定处处受的是西方价值观教育,但他却意外成为学霸。
我管不了意识形态的孰优孰劣,我却知道学渣与学霸对于一个母亲来讲意味着什么,由学渣招来的祸害和学霸带来的福祉,把学生逼得走投无路,把家长逼傻逼疯,于学子实现梦想、家长洋溢幸福的涅槃之间,我得听从来自母性性灵深处的呼唤!
我为儿子感到庆幸,我为儿子感到骄傲!
“教育”两个字好大好深奥,它在不同国度所蕴涵的不同意趣,让我一个中国母亲在儿子成长今昔的鲜明对照之中,刻骨铭心,其间的所感所思,是无法用任何文字表达的,尽管我率性写下了这些文字。
写于美国北达科他州大福克斯
2015年2月6日
作者:
alluler
时间:
26-2-2015 12:45
有么
作者:
钓鱼岛是俺们的
时间:
18-5-2015 20:16
有点道理
欢迎光临 AdelaideBBS.com_阿德莱德中文网_南澳华人论坛_阿德莱德租房_工作_交友_同城 AdelaideBBS.com中文网 (http://adelaidebbs.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