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laideBBS.com_阿德莱德中文网_南澳华人论坛_阿德莱德租房_工作_交友_同城 AdelaideBBS.com中文网

标题: 我在阿德莱德的钢琴人生(不断更新中) [打印本页]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0-1-2011 23:46
标题: 我在阿德莱德的钢琴人生(不断更新中)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5-22 17:32 编辑

我在阿德莱德的生活真可谓就是钢琴生活,弹琴、教琴,准备音乐会。常常练完或教完琴回家那个passion还在延续,我就写一些文章,或者在网上回答很多家长的问题,或者说为了回答家长的问题,我写了很多文章。忽然觉得我在阿德莱德,应该把我的感受和那些和学生家长的交流放在阿德莱德的论坛里和同一个城市的朋友分享。虽然,大部分文章都太长了,有耐心看完的人很少。

这里,先贴一个去年写的感受,那是还在读cousework master,还没开始大规模教琴,所以很有闲情雅致,写字都带着花香或酒香。细心的看到后来会发现我读research master和大规模教琴以后,写的文章除了钢琴就还是钢琴了,我的生活更加简单了。

07年,我pr了,可是由于我在国内教学上的事情还没有了结,(我在一个钢琴学校做教学主管,负责钢琴老师的培训与考核),重要的是我有幸投到一对很有实力的钢琴家门下磨炼我的琴艺(是一对夫妇,先生是悉尼国际钢琴比赛85年的第一名得主,太太是美籍韩裔钢琴家,意大利国际比赛第一名得主,二人刚从美国回国定居,我同时跟他们两人学习)。09年,我才来澳州读书了。继续我的双重身份——音乐学院的钢琴学生和小朋友的钢琴老师。在我两位大师级老师的监管下,我制作了60分钟的演奏video用以申请音乐学院演奏专业的硕士。我愿意泡琴房可就是不愿再考一次a类雅思,所以取巧来到了南澳的历史悠久的Elder Conservatory of Music. 我放弃了悉尼和ANU的conditional offer(专业通过,要提交雅思成绩)选择这里,除了免考雅思以外,在这所音乐学院我可以读钢琴演奏和教学综合的硕士,在别的音乐学院这两个专业要分开读。因为在国内我已经有丰富且算成功的教学经验,我把钢琴教学看得很重要,所以我很感兴趣pedagogy 这门课。

现在我在阿德莱德似乎越来越享受我的音乐生活了。每天一路观察着邻居花园里的花开花落,去乘火车到学校上课、练琴。在我的眼里,阿德莱德这个“偏远城市”有她独特的可爱之处。规划非常整齐,无论是city还是各个suburb。City里面火车站,Parliament House, Library, Museum, Art Gallery和大学整齐的排列在一条街道上,路边还不时有或庄严或可爱的雕像点缀。阿德莱德的人们很纯朴,人和人之间很亲近随意,最可爱的是city loop司机的那声亲切的: hello ,dear!

在音乐学院,我也是愈来愈发现有很多让我喜欢的地方。百年历史的ELDER HALL,每个星期五lunch time,例行音乐会,我每周必去。在这里的演奏都水准颇高,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奏家和室内乐组合。我们音乐学院学生是免费的,我每次听完音乐会都赞叹这顿免费的丰盛甚至高贵的“午餐”。每次音乐会上都能看到好多老年观众,我在楼上往下去,楼下到处是斑驳的银发。这些老人每次到场都装扮得很高贵,很正式,老先生的皮鞋都擦得很亮,老太太的都佩戴着很漂亮的首饰。从老人们听音乐会的神情来看,他们都曾经受过良好教育。永远不会在不合适的时候乱鼓掌,听起音乐来神情专注。

有些学生觉得ELDER HALL太古老,没有中国音乐学院的琴房宽敞明亮,可是我却喜欢去ELDER HALL的琴房练琴,时不时可以听到管弦乐队排练的声音。有时中途去洗手间,我就会通过空无一人的大音乐厅,从古老的巨大的管风琴下经过,那时常常想:一百年前,谁在这里演奏?对我们来说,百年不算古老,我们弹的巴洛克时期音乐少说也有300年了。

在学校除了有一位非常好的俄罗斯钢琴家给我上钢琴课外,还有一位英国式的老绅士,主管我的钢琴教学课。他操一口地道的英国腔,行为举止也是十足的英国绅士。他是两个州AMEB考级委员会的主席,专业成就我就不提了。我非常感谢他的是,他给我上的教学课非常实用,并且给我提供很多教学实践的机会。在国内,钢琴老师都是靠自己摸索经验,很少老师会真切地教你实用的教学方法。而在这里,S导师每次上课就拿出我们教小朋友用的教材研究教学细节,帮助我快速的了解了在澳洲甚至英美常用的入门教材和中高级材料。在国内,我曾经在一些教学机构培训过一些钢琴老师,对国内的钢琴教学还是比较了解。可是来到这里我逐渐发现,原来有这么丰富的入门教材提供给小朋友和教师。国内常用的“小汤”是美国在1937年出版的,中国很多老师坚持在用。当然,小汤也有它的优点,但是近年来很多的钢琴教育家新开发出来的入门法我想是更加合理更容易被小朋友接受的。

刚开始的时候导师 让我在音乐学院办的Saturday school里面观摩他上的钢琴小组课。在课堂上,我发现好多和中国琴童学琴经历的差异。 这里的小朋友在课堂上热情极高,但也很守规矩。关键是老师对他们的态度非常人性化,真地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在集体课上,老师从不会抓住某一个学生的问题不放,有些问题暂时忽略不一定是坏事,孩子们可以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一个知识点。而在国内的时候,由于我受美国教学方法影响,一直避免那种表面看似很严格,而实际上把学生弄得从肌肉到头脑都将僵硬的教学方法。(据我了解,这样的教学在国内很常见)。这里的学生初一看,发现他们表面上没有中国同等年龄的小朋友级别高,但一段时间观察下来,前期的教学给他们打好了深厚的音乐素养根基。他们弹琴那么自然,那么自信,这是中国孩子少有的。

从观摩到走上小组课讲台再到后来开始给几个小朋友上个别课,我已经开始喜欢在这里教钢琴。虽然英语教学,我要做充分的准备,但是我已经越来越自信了。

在国内,我更早前的老师——上海音乐学院博导赵晓生教授对我说:钢琴,有些东西是教得会的,有些东西永远教不会。 我深信这一点,有些东西只能通过先天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不是在课堂上可以解决的。而这一点,家长们一定要了解,尽量的给孩子一些音乐的大环境,而不是强迫孩子认真上课,闷头练琴。国内的家长常常会干涉老师的教学,互相攀比,总想促使老师拔苗助长。而这里的家长会带孩子去上蹦蹦跳跳的音乐素养课,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却把能弹出几首曲子和考了几级看的并不是那么重。

本来要写在这里的幸福生活的,一写起钢琴来我就没完没了。且到这里,我要继续看书学习了,有南澳红酒喝ABC 古典音乐台的陪伴。刚刚ABC播放了Chinese主体的协奏曲,我一下子有了主意,明年的音乐会我也将演奏中国曲子。

明天,依然是一路幽鸟相随、观花望云,到学校去练琴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0-1-2011 23:50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1-11 08:40 编辑

关于听音乐

今天练琴时,有些感想,关于耳朵的。我经常说学生,老师也经常说我,弹琴时要仔细听。其实做到这个很难。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以为自己听了,但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真正用耳朵听。我们弹琴时,手要飞来舞去,脚要踩踏板(踏板技法比手上功夫简单不到那里去),眼睛要看谱,还要心中还要数着拍子,嘴巴也经常要用上。太忙了,以至于常常耳朵只是泛泛的听。这样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弹琴需要好老师的耳朵,也很需要自己的keen ear. 这就是为什么音乐会通常要背谱的原因之一,背谱弹奏可以更好的听带自己的声音。

论坛里有朋友说,她听别人弹钢琴都差不多,不会分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何尝不是呢?我记得我跟Helen Sim(她十岁就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举行了协奏曲音乐会)学习一首赋格,我自己在家练时,觉得该连贯的地方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认为,哦,连贯的指触是这样的。可是,上课时发现老师不用踏板比我用了踏板的听起来还要连贯,然后就继续练,后来又觉得行了,然后再次发现差距,循环往复,不断进步。自己的耳朵不断进步,对自己的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演奏提出更高要求。

我想说的是,我自己都经常怀疑自己的耳朵,并且我觉得这个怀疑是必要的。除非是天生耳朵非常好具有不可比拟的遗传基因,我们都要有勇气否定自己的耳朵,寻找更好的声音。

我上次说,有些学生手型摆的无比好,声音却无比难听。这主要是因为老师和学生的耳朵导致的。这样的比例并不在少数,只是弹得不好听的人自己很难发现,连他们的老师也没有发现。因为你如果常常用那种状态制造出那种声音,你的耳朵会慢慢认为那就是对的。这样的例子,我见过无数。有一个小孩,在一个很大的钢琴学校学琴,从老师到校长都认为这个孩子弹得好的可以考虑走专业路了。最终是我把他引荐给我的老师的,我的老师大致的意思是:从声音来判断,琴已经弹得病入膏肓了(私下说的,这个老师是素养极好的人),后来别的音院见过几个大师级老师,都是如是说。所以业余老师和很好的演奏家的耳朵有时判断是相反的。

会弹琴的人不一定会听音乐。一些不会演奏的人,反而音乐鉴赏力不一定差。我见过一个家长,急切地让孩子跟我学琴,当我给她建议多听一些古典音乐时,她说:我们不喜欢听那些。我当时很无奈,后来觉得也难怪,很多人其实不是为了喜欢音乐学琴的,但是给他们一个途径去慢慢认识音乐也不错。我在国内经常在假期把学生集中起来,把我的CD箱搬出来,逐个时期,这个作曲家去带领他们听音乐。我有个西方音乐史老师,讲的很好,所以我很喜欢这门课。我的中西方音乐史当时是考满分的。我娓娓道来,他们觉得听故事一样有意思,居然慢慢入门了。我上钢琴课讲背景知识也不那么费劲了。有几个学生,逐渐长大,到现在也经常问我作曲家的问题,看来他们已经自发的喜欢上音乐了,我觉得非常欣慰。

我虽是音乐专业,但是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和时间,有些业余发烧友听的音乐比我要多,要广,我不得不佩服。我有一个学生爸爸,理工科,电力局长,多年的古典发烧友。他们家整面墙都是好版本的CD,所以这个爸爸对声音很敏感,对音色的判断很正确,跟这样的家长交流比跟一些专业不好的钢琴老师还容易得多,他从认识上很有高度。说起音乐的版本,我经常要请教他。但是发烧友听音乐侧重点又和我们有所不同,我们钢琴老师和比赛评委就是靠耳朵,用已经沉淀的音乐理论来判断音乐的各个要素,有时不用仔细听,大概听就听出很多的缺点。
音乐不一定自己去演奏,如果真的会欣赏,享受到的乐趣已经很多了。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0-1-2011 23:56
还是关于听音乐

常常有人问你,做什么的或者学什么的,我当然回答我的专业是钢琴. 面对不同的人,接下来的谈话内容就会大大不同,很明显的,面对国人和西人就会有大相径庭的谈话内容.
如果对一个中国人说你是弹钢琴的,那么很多人会先说:哇,那你弹琴一定很厉害了?对于这句话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用回答,就当人家是礼貌性的赞叹.接下来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问:你考几级了?这个问题当真有点难回答.因为啰里啰唆的就要解释半天. 考级是刺激业余琴童学习热情地一个手段.一般专业学琴的人不不去考级的,要考也是没决定走专业路子之前干过的那小时候的营生,走上专业道路有更多重要的考试和音乐会要准备.很早就决定走上专业道路的小孩,比如那些从音乐学院附小过来的学生,更加不可能去考级,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入学考试(四年级入学)就有很多小孩弹的曲目大大高于业余十级的曲目.
还有一次是面对一个天天在家炒股的中年妇女,(我发自内心很佩服她的务实和她的理财能力),当听说我是学钢琴的还飘洋过海的学,马上问:你弹钢琴怎么赚钱啊?
还有一些年纪轻的,按理说对于音乐艺术方面的了解应该比上一辈人要多,可是当我说起我们钢琴专业的硕士博士的时候,很多人会说:钢琴还要读硕士博士?在他们眼里弹琴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澳洲当地人,如果知道你是弹钢琴的,会先夸张的来一句:amazing!表示完对艺术的尊重后,一部分人也说不上什么了。(当地人表面上的礼貌功夫是很强的)。另一部分,有人会问:你弹什么曲子?如果你说萧斯塔科维奇,他会问,第几首?还有问。你是弹独奏,室内乐还是协奏曲?
他们不一定真的对音乐有很专业的了解,但是很明显他们听得古典音乐不少。尤其是年龄大些的,一个有文化根基的人,越上年纪越容易对经典的东西发生兴趣。

所以,我以前在国内常常对家长说:多听音乐会听音乐,有时比拙劣的弹几首曲子更重要,更可以表现一个人良好的素养。说到这里,觉得国内也有好的一点,年轻听众越来越多,而国外的音乐会是常年的固定听众。

我想不同的反应表示了人们对艺术尊重的不同程度。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1-1-2011 00:00
灌水嘛,来点轻松的,请“看”皮影戏


几年前都很喜欢看《大明宫词》,里面的台词、场景、气氛、华丽的戏服都很吸引我。尤其是音乐,我有时可以朝朝暮暮的听。清雅古淡的古琴,让人灵魂出窍的箫。不知是不是受此影响,我这个一向学西方音乐的,还特意买来古琴,学习被《红楼梦》里宝玉视为天书的简字谱,竟也附庸风雅的弹出几曲。

里面有一段著名的皮影戏:对面来的是谁家女子.....这其实是陕西皮影戏的《采桑女》的片断,曾经被大唐皇室几代人反复吟唱。在剧中出现过三次,每次说台词的是不同的人,印象中有李治和贺兰氏,太平和李隆基,那灯下的皮影、影中交错的眼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台词是这样的:

女:野花迎风飘摆,好像是在倾诉衷肠;绿草凑凑抖动,如无尽的缠绵依恋;初绿的柳枝轻拂悠悠碧水,搅乱了苦心柔情荡漾。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远行的丈夫却年年不见音讯…

男:离家去国整整三年,为了梦想中金碧辉煌的长安,为了都市里充满了神奇的历险,为了满足一个男儿宏伟的心愿。现在终于衣锦还乡。又遇上这故人的春天。看这一江春水,看这满溪桃花,看这如黛青山,都没有丝毫改变……也不知我新婚一个月就别离的妻子是否依旧红颜。……来的是谁家女子,生得满面春光,美丽非凡?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误?

女:这位将军,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你却非让这可恶的畜生溅起我满身污点,怎么反倒……怪罪起我的错误?

男: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婀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你蓬松的身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艳的面颊让我胯下的这头畜生倾倒,竟忘记了他的主人是多么威严。

女: 快快走远点吧,你这轻浮的汉子,你可知调戏的是怎样多情的一个女子?她为了只见过一面的丈夫,已经虚掷三年,把锦绣青春都抛入无尽的苦等,把少女柔情都交付了夜夜空梦。快快走远点吧,你这邪恶的使臣,当空虚与幽怨已经把她击倒,你就想为堕落再加一把力,把她的贞洁彻底摧毁。你这样做不怕遭到上天的报应…

男:上天只报应痴愚的蠢人,我已连遭三年的报应。为了有名无实的妻子,为了虚枉的利禄功名。看这满目春光,看这比春光还要柔媚千倍的姑娘……想起长安三年的凄风苦雨,恰如在地狱深渊里爬行。看野花缠绕,看野蝶双双追逐,只为了凌虚中那点点转瞬依恋,春光一过,它似就陷入那命定中永远的黑暗。人生怎能逃出同样的宿命。

女:快快住嘴吧,你这大胆的罪人,你虽貌似天神,心却比铁石还要坚硬,双目比天地还要幽深。看鲜花缠绵,我比它们还要柔弱;看野蝶迎风飞舞,我比它们还要纷忙迷乱。看在上天的分上,别再开启你那饱满生动的双唇,哪怕再有一丝你那呼吸间的微风,我也要跌入你的深渊,快快走远吧,别再把我这个可怜的女子纠缠……

男:看野花缠绵,我比它们还要渴望缠绵;看野蝶迎风飞舞,我的心也同样为你纷忙迷乱。任什么衣锦还乡,任什么荣耀故里,任什么结发夫妻,任什么神明责罚。它们加起来也抵不上你的娇躯轻轻一颤。随我远行吧,离开这满目伤心的地方,它让你我双双经受磨难…随我走吧……

作者: gracexue    时间: 11-1-2011 00:00
顶………………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1-1-2011 00:06
教琴的热情

我这段时间越越来越忙了,有各种人种的学生。我深刻体会了西方人学习的随意和享受的心态和亚洲家长对知识的渴求心态。因为从去年开始至今在adelaide university里的教学活动,我现在倒更适应和西方学生之间的互动,他们从一开始就可以和我很平等而且很礼貌的互动。当然亚洲的小孩在我的引导下也慢慢适应了和老师的互动,因为我比较喜欢不直接告诉学生那些知识,而是通过我们之间的问答和对话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识和自己的问题。
很开心的是我教了一对母子学生,他们先后上课,他们前面的老师给他们用一样的教材,妈妈也是想帮助儿子的学习。我在教他们时侧重点和方法都非常不同,我告诉了妈妈很多的音乐常识和不同的学习谱子的方法,从妈妈的开心和激动中我得知其实很多家长都需要学习需要有人引导。
我自己现在练习大量的现代曲目。我把其中一些也加入了学生曲目量中。例如bartok.他做了很多教材给小朋友,例如《小宇宙》《for children》。这些都是很好的使给初级或中级学生接触并学习现代钢琴技巧的曲目。外国很多钢琴教育家都认为最好在学生的初级阶段就接触各种风格的曲目,尤其是接触当代曲目。我现在非常开心的介绍巴托克音乐的东欧民间音乐风格和不谐和的打击乐效果技术给学生。
作者: 星星宝    时间: 11-1-2011 00:07
谢谢分享!这篇文章需要让我老婆看看。。。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1-1-2011 00:08
我的成人学生


今天教琴依然很累。一个是因为我依然太投入,投入地使用我的耳朵。另一个因为我教了三个成人高级别的学生,他们已经在钢琴学校做老师,爱弹一些“很大”的曲子,例如李斯特那些玩杂耍一样的曲子。然后又做得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我的耳朵在仔细鉴别的同时,也忍受了很多“噪音”。
如果学音乐的耳朵比较敏感的话,在听音乐时常常会在心中有一个美好的合理的期望,包括对音高、节奏或是对声音的质量。如果你听到到不是你所希望的,那么就给耳朵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甚至压力。我记得以前我听完一个不好的player弹完一个小时后会有胃痛的经历。很多学音乐的都有类似经历。我的导师告诉我,在他office的楼下有学生在练琴,每次弹到那个地方都弹错,急得他无法正常工作。我的前钢琴老师在美国朱丽亚学院琴房练习拉赫马尼诺夫第三协奏曲,然后隔壁一个女生过来敲门告诉他有一个错音,因为实在忍受不了而过来敲门的,幸运的是这个美籍韩裔的意大利国际比赛金奖得主后来变成了他的太太。
这种成人学生,在没有很好的有逻辑有内涵的训练过程中弹到一个高级程度的这个种类,其实是很难教,我教他们是因为自己想克服以下困难。因为我喜欢work out各种各样的小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这类学生,如果有技术问题也已经根深蒂固,如果声音概念有问题的话他们已经常年适应这种声音而不会发觉自己声音不好,如果弹琴没逻辑没章法的话,理论基础差的太多,很难一下子补上来。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一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问题,你怎么能说服他们,然后在带领他们认识了问题以后怎么解决问题,尤其是技术,真的要动很多脑子。
累是挺累的,耳朵累,因为有时就是觉得某处不对劲,但是反复听才会想到哪里不对劲,有时是双手的平衡问题,有时是乐句的呼吸问题。还好,几次课下来,这几个学生越来越觉得适应和有收获,所以他们回去练琴时开始很细心的琢磨我提的要求,下次课马上不一样了,我才觉得我的脑力和耳朵的投入是值得的。
有个韩国高级学生,弹琴让我感觉和国内那种老套的机械的教法(这里只指这种,当然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教出的问题如出一辙。手指飞的极高,身体多余动作非常多,看起来弹什么曲子都让人觉得他很忙,即使弹肖邦的夜曲或者mozart也会很忙的样子,不给音乐也不给听众喘息的机会,不留任何space给那些句子,声音也很aggressive。有时外行会觉得这样很厉害,因为看起来弹的风风火火的。还好,我就弹小短句给他,即使是几个音,他也能听出不同,慢慢地他知道什么声音应该更好,每个phrase的形状(包括圆的、直的、拐弯的。。。)也能慢慢去体会了,音乐感慢慢开始有了。
还有,呼吸,弹一些慢曲子的时候,呼吸非常重要,好的钢琴家可以随着音乐呼吸,尤其是常常被忽视的那些休止,那些silence,如果调整好呼吸都能很好的控制。
我教完琴常常脑子里音乐还在想,并且还在想那些问题,所以抑制不住写出来只是我passion的延续,并不能算是经验之谈。也许其中的一句能让有些朋友有所感想,虽然几率比较小。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1-1-2011 00:11
想念昔日的茶香

又有朋友给我寄茶了,飘洋过海,不知道多久才能收到,现在的库存已然是撑不了多久了。
就算寄到,兴奋之后我一定也不会满足。又会觉得品种太少了。因为我不可能把广州的茶叶市场搬过来,所以会有很多茶还是喝不到。

在《茶疏》里,许次纾说: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日趣,五六曰泛,七八日施 。

想起我在广州的住处,里面有一个榻榻米,我时常蜗居在那里。有时候有闺密两三人,在那里嘲笑别人八卦的同时自己再八卦一通,唉,闺密在一起不八卦就不是闺密了。
但大部分时候是我一个人我在那里一杯杯的啜,书一页页的翻。窝在那里看书、喝茶、听音乐...高处不胜寒,家里总是比外面冷,窗帘在飘啊飘,古琴音乐幽幽的响一天,我,会裹的很厚很厚像个粽子一样手里在抱一杯热茶。
有时候也会听很吵的音乐,声嘶力竭的那种,想听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吵,听那些节奏感强的说唱有时觉得就和普罗科菲耶夫的托卡塔一样的过瘾。
旁边,还有我的古琴闲闲地摆在那里。
榻榻米上总是凌乱的放着很多书,还有茶叶罐。我什么茶都会试一下,碧螺春、龙井、铁观音、普洱、单枞、台湾冻顶...因为人少消耗的太慢以至于有些茶叶放成陈茶,最后就被我用来吸冰箱的味道或者做茶叶蛋,唉,暴殄天物!

想起当初,认识茶都是因为一些人的机缘。我的一个学生,是福建安溪人,爷爷拥有几座茶山,她带的铁观音喝完真的是唇齿留香。后来,我的一个芳邻,是紫砂壶收藏者,我们两个就用那些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紫砂壶,一壶壶的冲泡普洱,一寸寸的消磨时光。

一种爱好就像对一个人的迷恋会逐渐升温,只是随意喝喝还是不过瘾,我竟跑去参加茶艺学校的评茶班,最后还考得高级评茶员。那时候,在班上加深认识了黑白红绿黄各种茶、经历了实操考试的手忙脚乱,见识了高手老师和同学喝茶时发出的嗖嗖声的分贝。后来,跟已是茶界高人的同学在广州各大茶叶市场品茶、学茶,当真受益匪浅。回忆起来真有意思。

前几天,看《江南》纪录片,看到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他,说得真好。

作者: ding    时间: 11-1-2011 00:34
什么时候拜访一下啊!看看我儿子适合练钢琴不?
可否给个联系方式呀?谢谢!
作者: szs720    时间: 11-1-2011 01:56
我今年24了...学钢琴来得及不?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1-1-2011 08:59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1-11 09:02 编辑

回复 11# szs720

如果是for fun的话,当然可以,我现在有几个成人学生,是纯粹的beginner,有医生、护士、还有孩子妈妈。为了完成去年的论文,我也研究过专门为成年人beginner开发的教材,你看,那些专家队伍在为成人beginner开发教材,当然是可以学习的了。
当然,你要有耐心,不要一下子就拿一首贝多芬摆在我面前,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弹这个?
其实,好的老师是有办法让你不枯燥的。举例来说,一个孩子妈妈跟我学习,我觉得成年人理解基础知识很快,就随时给她补充一些钢琴甚至古典音乐方面的知识,她会兴奋地说:不知道原来是这样的,钢琴曾经叫做pianoforte!(学过琴的都知道piano是soft,forte是loud,很多人不知道加在一起就是以前的钢琴了),再例如那些作曲家的背景因为有些小曲子都是出自大作曲家的手笔,当然是为beginner改编过的,了解这些你马上觉得音乐有意思了;再比如钢琴发展史,300百多年前的钢琴和现在的区别,怎么一步步变成今天这样子的,造琴技术在变化,所以弹琴技术也在变化,音乐风格更不用说变得很多了,这些很利于她帮助儿子用....再比如什么是圆舞曲、什么是进行曲、什么是奏鸣曲、什么是乐章等等,这些字眼其实经常出现在初级学琴者的教材里面,大部分人都视而不见,只忙着认谱了。

我的成人学生经常会有一个问题,尤其是女生,她们常常忘记剪指甲,有的还长长的带着美丽的图案,所以如果舍不得剪掉指甲的人,很遗憾,是不方便学钢琴的{:4_183:}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1-1-2011 09:17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1-13 00:01 编辑

谈谈我对弹琴天赋的理解

下面是一篇我以前写的有关弹琴天赋的文章,虽然我又有了新的体会,但是觉得这篇还是多多少少可以回答一些家长的问题。有点长,不好意思。

经常听到有朋友对我说自己的孩子很有天赋,还有人说自己的孩子如何天才。我是一个很爱小孩的人,听到有这么多天才理应高兴,但事实上我想建议家长不要轻易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首先天赋的判断不是随便就可以下结论的,在钢琴这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学琴者和真正专业教师不成比例的情况,很多时候“真理”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另外,即使真的是个天才,也要有良好的心态来对待这个天赋。经常被人说如何天才,很容易让人变得“恃才傲物”,这样的恃才傲物,发生在伟大钢琴家身上大家也许会很宽容的接收;但是一般人如果恃才傲物都会让人觉得是个怪物。要知道走上职业钢琴农家道路哪怕仅仅是学好琴都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不只是有天赋就可以。

很多父母刚送小孩去学钢琴,就想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我的孩子有天赋吗?我想很大一部分都得到了老师给予得满意的答复,所以就义无反顾的继续了下去。或者有些家长在送孩子来学琴时就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有天赋,比如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我记得一个钢琴家说起这种现象时说听到音乐就有某种情绪的反应是人类的本能,并不能代表更深的意义。更有甚者,一些人认为有一双大手就可以学好钢琴。还有一些家长在一些复杂的原因导致孩子中断学琴后通常说:孩子没有音乐天赋,不学了。

总之,把学琴和不学琴都归结在天赋上。

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小区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去一个琴行学琴,结果每一个去的孩子都被琴行的老师作了高度评价,这个评价当然是:有天赋!有些评价我知道出于老师的爱才之心,有些就是出于招生的技巧了。

究竟什么叫有天赋呢?这个有没有天赋究竟谁说了算呢?

当然,每一个家长和老师都有权利给孩子做有关于天赋的评价,但是那个评价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我以前的学生里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程度的感悟能力。我从不敢轻易说哪个学生有弹钢琴的天赋(我并不是不表扬学生,我会用别的表扬方式)。首先,我总是对自己的观点抱有可修正的看法,因为我的认识不断提高后,经常会否定自己以前的一些见解。其次,在我有限的认识水平下,我也认为弹钢琴很有天赋的人真的很少。我说的天赋是要比较全面的,不能因为某一点突出就可以评价这个孩子有天赋。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老师的评价很可能会影响家长对小孩的职业规划。

这里我用一些学生的例子来说说我对天赋的认识。

学生小A,理解能力很好,讲那些大孩子都经常糊涂的节奏、音程等知识,她总是一下就明白,并且识谱很快,因此进度也很快,小学之内轻松的考过了国内的十级。但是我不认为我可以用“有天赋”三个字评价她,她弹得曲子尽管音符和节奏都基本对,但是我不知道她要表达什么,我通常觉得我只是在听她弹琴而不是在听音乐。所以在她欠缺的方面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音乐的表达很多时候不是后天可以培养出来的。我想起我大学老师赵晓生教授跟我说过:有些东西会永远教不会的,该有的就有,没有的怎么教都教不会。

学生小B,看起来说话很有表现力,情感很丰富,但是你可能会发现这个学生在一些具体的乐理或识谱方面比别的学生困难很多,她非常欠缺逻辑推理的能力,面对复杂的乐谱信息,她一下子脑子就僵住了,她不善于分清条理、一步一步看清谱子,所以看起来一个很有艺术细胞的孩子经常把谱子认得面目全非,这样的情况学会一首曲子需要很长的时间和非常多的耐心。可是她有自身的优点,一旦她把这个曲子弹下来了,她确实弹的会有一些意思,像个音乐的样子,可以用很musical,meaningful来形容她的演奏了。对于这个小孩我付出了很大的耐心,给了足够的鼓励,但是私下里我充分的跟家长解释了这个小孩的特点,我猜得出她语文一定很好,但是数学不一定,结果证实我的猜测是对的。

学生小C,具有绝对音高辨别能力,这对于一个学音乐的人来说很重要也是非常难得的,但是我没有因为他有固定听觉,就判定他是个有天赋的孩子。因为音高在音乐里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但是也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而已。后来发现这个小C的身体协调能力不是很好,经常有一些动作练习很多遍都做不好,从而导致速度、音色等方面的问题。据我看他弹琴的样子,我准确的断定他有一些体育项目不会很擅长。

学生小D,比起上面的几位来说算是在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乐甚至在一些方面尤其突出,并且我送她去参加过相对专业的比赛,比赛的评委大都是我知道的活跃在国际上的演奏家,在这个比赛中这个小D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跟小D家长探讨起小D的尚算不差的天赋以及弹琴对于小D的意义等问题。

我举了这些学生的例子是想说,弹钢琴的天赋需要很多方面,需要好的音高、节奏概念、需要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充沛的体力,好的逻辑能力(特别是弹精密的复调音乐需要冷静的有逻辑的头脑),丰富的敏锐的情感和同时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等等。我记得我的老师赵晓生教授在他著名的一本书《钢琴演奏之道》中曾说过好的演奏者应具有的素质:1、“运动员”的素质,也就是速度、灵敏、力量与持久。2、“诗人”的气质、灵感、想象、梦幻。这些都是发自与内心深处的、自我血肉的一部分。一个真正的钢琴家,他所必须掌握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技术,更主要的是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演示,而这就来自于对哲学、美术,文学,历史,戏剧等各种知识的积累和修养的凝聚。3、“建筑师”的形态、层次、线条、色彩。4、数与哲的抽象与升华。这些是赵先生对钢琴家所要具备的素质的最准确和最精辟的总结。
并且还要再加上朗朗所说的对音乐的热情。


著名的小提琴教授张士翔说过:看一个学生的天赋好比挖矿,有些表面上没有,后来越挖越多,有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多,其实挖挖没有。所以要判断一个学生是需要时间综合判断的。
我为什么说老师判断学生要谨慎呢?也是讲讲我身边的例子。我知道有一个8岁男孩的家长在疯狂的执着的给孩子找专业老师,想让孩子走职业演奏道路,并且在家拳打脚踢的逼孩子练琴。这个家长何以如此执着呢?起因是这个小孩在从幼儿园开始跟随一个在某琴行里著名的老师学琴,学了一年老师就觉得他可以考五级,孩子妈妈马上觉得不得了了,并且带去给这个琴行的领导鉴定,领导也对他的天赋大加赞扬。这个妈妈在大受鼓舞之下,到处去寻找名师,想把儿子打造成一代钢琴大师。我后来得知,一年多以后,这一对母子已经放弃弹琴了。他们找过几个非常好的演奏家或教授,有的因为听到他一年打算考五级马上婉言谢绝(大多数音乐学院的老师不太赞成一年考五级这样的学法);有的是见了面发现完全不是所说的有天赋那么回事,他弹琴的声音在专家的耳朵里竟是那么刺耳;有的是尝试教了一段时间但进展很慢,完全激发不了他对音乐的兴趣并且要想纠正他以前的不良习惯并没有想象的容易。
还有些孩子从小就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拿过很多大奖,由此越来越认定这种天赋一定要走专业道路。这个情况,08年的《钢琴艺术》杂志上,上音的唐哲老师写过相关的文章。他说:有些小孩拿着大大小小的奖杯,到了真正专业的大赛上第一轮就被淘汰了,才发现原来那些比赛只不过是一个摆设。要知道,比赛是各种各样的,有世界级的大赛,评委都是世界一流的演奏间,都是有着优秀的审美能力的耳朵在评判;也有一些为了某些经济或人气利益举办的大赛,尽管挂着全国的头衔,也还是不专业的,当然这种比赛结果是不可信的。

当然真的有天赋的小孩肯定是有的,并且权威的专家也不会否认他的天赋,我如果听到这样的小孩家长说定走职业道路,我会很欣慰。但同时我会告诉他:想走职业道路,尤其在中国,不是小孩有天赋就够了,还要有整个家庭庞大的经济支持、父母良好的文化素养背景(有良好素养的家长可以很好的跟老师沟通,老师层次越高对家长的要求也越高),更重要的是选择了这个道路小孩也要舍弃很多东西,因为弹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业余学学,仅仅是for pleasure,那么我说的这些可以不那么在意,有人说你的孩子很有天赋也尽管可以乐在其中。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孩子总被人说有天赋,就决定要走专业道路的家长,就要好好判断一下,评价孩子的人是否有一双有着优秀审美能力的专业的耳朵.
最后重申:我的意思不是真正有天赋的小孩很少就代表大部分小孩都不要学,我想说有手指的都可以去学钢琴,只要你能乐在其中而不是因为跟风或者谁谁说你有天赋,并且要快乐的学,不要因为学个钢琴搞的陪练妈妈紧紧张张,学琴孩子愁眉苦脸。
作者: marialee    时间: 11-1-2011 09:36
音乐圈.....穷啊.....
作者: yushangshao    时间: 11-1-2011 10:11
虽然看不太懂说神马 这么多字的原创顶一下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1-1-2011 10:19
回复 15# yushangshao

哦,信佛的,同样的信仰。激动Ing.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JOAN    时间: 11-1-2011 10:31
你好。 我来阿德雷德快两年了。 来之前在大学里学了一年的钢琴课,学是为了兴趣所在,我很爱泡琴房。但是来了之后,我要上课和打工就没办法继续去学钢琴, 而且自己在这里也买不起钢琴。 很遗憾啊。所以很喜欢看你的钢琴人生, 也算是望文止渴。谢谢
作者: 笑熬浆糊拎壶冲    时间: 11-1-2011 10:47
喜欢楼主“幽鸟相随、观花望云”的心境,每篇文章都细细读了,好帖子要留个名,不喜欢留指甲的我希望将来有时间有机会成为楼主的成人学生~~
作者: RUN    时间: 11-1-2011 11:52
楼主你好 有联系方式么? 希望可以和你交流一下。。。
作者: ausa    时间: 11-1-2011 12:02
哇,难得的好文碰上了。。。
作者: 弃儿    时间: 11-1-2011 16:38
我也想学!!!!!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1-1-2011 21:11
回复 17# JOAN

不客气,看来你也是十足的爱好者,并且你还学习过。其实这样断断续续的学习也不错的,不用感到遗憾,以后还会有机会。你一段时间不练习,技术可能丢了,但是你欣赏音乐的能力还在,我想你学琴的乐趣并不会因为你停止练习而停止。有免费音乐会的话我可以叫你一起去听。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1-1-2011 21:12
回复 18# 笑熬浆糊拎壶冲

遇到知音了,学不学琴我们都可以交流,除了琴还有很多...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1-1-2011 21:14
回复 20# ausa
多谢夸奖,好文算不上,只是自己时时在变化的感受。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1-1-2011 21:17
一个纹身的高中女生

今天教了一个高中aussie girl,和别的学生很不一样,很多纹身、手上脖子上很多的圈圈链链。她的程度比较浅,但是学过一阵子,今天是第一次跟我上课。但是上下来,我发现了她的天赋。我非常少说学生有天赋,好像她也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她有音乐天赋。虽然她弹的曲子很简单,虽然她的技术很初级,没有专门做过技术练习,她弹了几首自己学习的曲子,我发现她天然地就把曲子的风格弹的相差不远,心中的节奏感很强;然后我教了她一些踏板法,我教别的学生时常常是分很多步骤教,因为第一次学习这种踏板法手脚不好协调,可是我想试她一下,只告诉了她要求,她一下就做出来了,她的身体协调能力很好,并且耳朵也够敏感,可以分辨不同踏板产生的不同效果。
我觉得她有一定天赋的同时也没有期望更多,只是希望她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因为学琴再她的生活中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业余学琴或者不学琴的人不一定没天赋,只是从来没有被发现过并且发现了也继续被浪费着;而有些天天泡琴房的就是怎么都找不到感觉,只好为了一些现实的目的而努力着。

作者: aiko_723    时间: 11-1-2011 21:55
楼主。。。我也是这个专业的耶。。。

好神奇。。我有给你发站内哦~~哈哈
作者: RUN    时间: 12-1-2011 00:44
LZ你确实很大牌。。。那么人想想你求教 都不带给个机会的  呵呵呵呵呵。。。。
作者: yasi9999    时间: 12-1-2011 02:16
lz  求交往...  可以吗..
作者: hzf8181856    时间: 12-1-2011 02:32
一直想学,可是一直借口没时间,诶~~~·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2-1-2011 08:45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1-12 08:59 编辑

回复 27# RUN
我的QQ:51747743

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是什么大牌,我发了短消息给你,告诉了我的qq号,你没看到吗?
还有几个朋友问,我就在这里再说一下吧。我的qq是:51747743
可以联系我,不一定学琴,或许我可以给些建议。要学的话,要看我们的时间、地点对不对的上,我在两个地方教,所以没有时间上门。这两个地方一个就可以给成年人学,环境很宽松,很随意,也可以练琴。另一个是我签了合同的adalaide university的junior access center。这个应该是只收小朋友的,上课就在音乐学院,条件很好。

我现在多一个少一个学生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是不是学生我都很愿意跟大家交流,有时候人家问一个问题,我会不可抑制地竭尽所能回答完满。并不是说我学生多了就大牌,主要因为自己还要练琴,时间真的很重要。
作者: RUN    时间: 12-1-2011 12:15
回复 30# 蘅芷清芬


    lz啊。。。。有错我就承认我错了,哈哈 我从来不查论坛的短消息什么的,误会,误会,这不是看着在阿德莱德这样的华人钢琴老师不多啊~~~~要多多为我们谋福利啊。。。。
作者: 20088    时间: 12-1-2011 19:48
好贴子,顶了!!
作者: happyyu    时间: 12-1-2011 20:28
很喜欢钢琴~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2-1-2011 21:34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1-12 21:50 编辑

回复 31# RUN

请问你想要什么样的福利?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可以提供一些音乐会信息,尤其是有免费的时候。让大家多多去听音乐会。然后可以和大家聊聊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帮助大家欣赏一下,如果欣赏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我可以试着解答一下。
学琴是看个人意愿的,我不能勉强。
那么我现在告诉喜欢音乐的朋友,我在阿德莱德生活的一部分,听收音机,在家里听,路上也听,不弹琴教琴的时候非常好的娱乐。只听一个台,ABC classic FM, 频道103.9  如果你真的喜欢音乐,可以试着听一下,很多音乐会实况,喜欢jazz的每天下午都有。
如果你想看program list,每天的节目单都很清楚,可以上它的网站。http://www.abc.net.au/classic/

这是我现在能推荐给大家的,免费的好音乐。对于一些作曲家,如果有疑问,可以和我交流,我当时音乐史和曲式和声分析是考几乎满分的,我会试着解答。
作者: davidtandl    时间: 12-1-2011 21:34
好长……{:4_113:}
作者: 阿德首家车行    时间: 12-1-2011 21:37
好多字呀。。。。。。。。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2-1-2011 21:52
回复 33# 20088

谢!
作者: 大猛哥    时间: 12-1-2011 21:59
太高雅了。~~~~~~~~~~~~~
作者: carina_chen1212    时间: 12-1-2011 23:05
顶~~~~~~~~~~~~~~~~~~~~~~~~~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3-1-2011 00:46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1-13 09:45 编辑

真的好累,刚才和几个朋友聊学琴的事。真的不轻松,好像在讲解piano pedagogy(science of teaching),我长年在给人家讲解这些,并且时时更新。这样的话,我真的没精力练琴了。不过我很乐意,是我自己不会安排时间。以后我就把家长常问的问题和一般常常误解的东西写成一段段的文字放在论坛里,有兴趣的就看看,或许有用。嫌烦的直接跳过。所以你们有问题的在qq里给我留言,我看到的话有空会回复的,或者直接把答案放在这里了。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3-1-2011 00:48
贴点我以前写的轻松的,灌点水,睡觉了。

趣读红楼

今天我们笑读了英文《红楼梦》——《dream of red chamber》。笑读是因为实在我读的这个版本实在译得让我觉得可笑。比如说名字:黛玉被译为black  jade,在西方有“黑皮肤荡妇”的意思。黛玉的两个丫环:雪雁被译为雪鹅snowgoose, 紫鹃更简单,被译为布谷鸟cuckoo. 凤姐就是黛玉的“your sister-in-low phoenix".弄得看起来大家都变成了鸟类。

更有意思的是,无法想象贾母见了黛玉大哭道:"My heart! My liver! Flesh and blood of my child!" 也就是原著里的“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宝玉那句“我的老祖宗”也变成了:oh,dear, my grandmother! ”被译为想想这样的著作译为英文版着实难为了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西方人。单单宝玉头发的梳法就足以让译者呕心沥血了: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His front hair was dressed acound his head in single short pigtails interwoven with red braid, which were drawn up and joined on the top of his head to form a crown. He wore his back hair in a long jetblack

shining pigtail which was wound around a braid decorated with four big pearls and eight golden pendants representing the various emblems of the eight Taoist saints the Sword, the Flute, the Lotus Flower, and so on.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3-1-2011 00:56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1-13 09:51 编辑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看到“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加上现在正在端着一杯绿茶,就写一点关于茶的文字吧。可是写“茶”是需要一种闲适的心情的,可我现在又不是。另外有太多文人墨客已经写了很多茶的文字了,我欣赏都忙不过来。陆羽的《茶经》、许次纾的《茶疏》….还有林语堂写的《茶与交友》。我是很崇拜林语堂的,也很羡慕他以闲适为格调的生活,但是想像他一样闲适是不容易的,人家过着闲适的生活,似乎对自己要求不高,还说“文章也写些,可是寄给‘泰晤士报’的稿件一半被录用一半被退回…”,像我这样的天天很忙的样子,英语也总是学不好,家里也永远打扫不干净,就这样忙碌能把泰晤士报的文章读懂就不错了,哎,这辈子中文也别想好过林语堂,英文更别想了。

    可是读读他的文字陶冶一下还是不错的,他的文章里说“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确实是这样的。还有那些大作家们都写了一大堆的喝茶的讲究,真是不胜其烦、乐趣无穷。说起讲究就想起了《红楼梦》里妙玉的绿玉斗,点犀乔。
   
        林语堂说“凡真正爱茶者,单是摇摩茶具,已经自有其乐趣”。我喜欢的一个朋友是个深藏不露的紫砂收藏家。我因为喜欢她的茶具,就会时不时地去去她家蹭茶喝。她的人就像她的茶具,丝毫不张扬,有光泽也是柔和的 温润的光。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3-1-2011 11:35
我很喜欢闻雨天的味道,可是现在也担心洪水。今天不练琴了,给自己放半天假收拾东西。听着雨声和abc classic fm混合的声音。附上一首赵长卿的《水龙吟》献给大家。

淡烟轻霭濛濛,望中乍歇凝晴昼。才惊一霎催花,还又随风过了。清带梨梢,
晕含桃脸,添春多少。向海棠点点,香红染遍,分明是、胭脂透。  无奈芳心
滴碎,阻游人、踏青携手。檐头线断,空中丝乱,才晴却又。帘幕闲垂处,轻风
送、一番寒峭。正留君不住,潇潇更下黄昏后。
作者: 友朋自远方    时间: 13-1-2011 13:21
楼主!!有没有联络方式~~~好想找你交流交流~~~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4-1-2011 01:17
回复 45# 友朋自远方

你好,我已经留了我的qq在论坛里,51747743,欢迎交流。我接下来大概10天的样子用网络很不方便,所以可能没有及时回应,不好意思。
另外,我也真的很忙,希望谅解。我没有假期,导师说keep working.你知道我还没有聪明到很轻松就读完research的那种人。当然还是很开心可以认识很多朋友,只是真的时间有限。见谅!
作者: wyc38382003    时间: 15-1-2011 20:05
頂一下~~~~~~
作者: prolog173    时间: 16-1-2011 03:30
回复 2# 蘅芷清芬

太好了~ 終于看到有音樂的帖子了~ 我喜歡古典音樂~ 尤其是鋼琴、小提琴和單黃管的作品~

非常同意鑑賞力很重要~ 我覺得聽聽不同版本的樂曲~ 有時候比在音樂室苦練更有效~ 前輩們的音色和對樂曲的編排和感覺都已經錄在CD了~ 能做出很好的示範效果~ 小時候老師很喜歡跟我們分享音樂~我們把買回來的CD都放在音樂室裏~同學們可以互相借回家裏聽~之後大家會推薦哪首樂曲比較好~或者演奏家比較好~互相交流意見~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31-1-2011 22:14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1-31 22:16 编辑

回复 48# prolog173
终于在这里碰到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了,幸会!
单簧管,我是从去年开始喜欢的,因为给一个单簧管学生伴奏,总是一起去上课,总是能听到那个很好的老师的演奏,他是阿德莱德symphony的演奏员。慢慢开始喜欢起来。
我个人除了钢琴,非常喜欢大提琴。没事就把Bach的大提琴无伴奏拿来听一听。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31-1-2011 22:15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1-31 22:20 编辑

好钢琴
今天教琴,在一个自己不是非常喜欢的钢琴学校里面。当然人们包括我可爱(有几个成年人)的学生是很好的。我说不太喜欢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例如教室的隔音、钢琴的质量。
今天那个学生在弹一首肖邦的曲子,我上课都是靠耳朵,投入地仔细地用耳朵来判断并调整学生的问题。中间有一段,就是觉得音响有问题,但是我不确定问题是不是来自踏板,可是难dao我了,因为噪音太大,我根本无法判断踏板的问题。弹琴到一定程度的人一定知道,你脚下的踏板会给声音带来很多微妙的变化,不适当的运用也会造成声音的灾难。
还有一次,我教学生用手指弹出很纤细很sensitive的声音,可是琴键不敏感,你不用力碰它不会发音;再比如快速的同音重复,那个钢琴的击弦装置反应太慢,慢过你手指的动作,所以你弹6下,它只有前两下发音了。诸如此类很多。
Business man不是musician,他们要降低陈本,但是他们不会明白这些对于弹钢琴的人来说多么重要。我不是想在这里抱怨,而是想和大家聊一下学琴的外在条件的重要性。

对于好的耳朵和想学好琴的人来说,好的钢琴是很重要的。好的钢琴很敏感,就像一个敏感的人,你对他怎样,他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并且好的钢琴永远深不可测,随着你技术的提高,你可以在上面做出不同颜色、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各种声音,永远有更美妙的声音等着你去开发;同时,你如果弹琴很粗糙,或者你在一架差的钢琴上练久了,那么你会发现你去弹好琴的时候根本无法驾驭它,你的缺点被暴露的一览无遗,自己会发现自己的声音很ugly.
好的钢琴家和好的钢琴之间就像敏感细腻的爱人之间一样,对对方了如指掌并且能互相促进对方进步。所以常常有人问我,是不是初学随便弹什么琴都可以,反正大多数初学者觉得每个琴都差不多,但我总是建议能弹好的尽量不要弹差的,因为你一直用差的钢琴的话,几年下来你可能从没没有体验过更美的音色,也没有想过怎么做出美妙的音色。当然,我知道有相当一部分钢琴老师不介意你弹什么音色,学生也能从仅仅把音都弹出来这个过程找到乐趣,那么这种情况下,我说的这些都可以完全不介意了。
有人会说有一些好的钢琴家是用一般的钢琴练出来的,例如越南钢琴家邓泰松,第十届肖邦比赛金奖得主,他在战争年代练的钢琴师甚至成了老鼠窝的破旧钢琴;我的老师杜宁武,1985年悉尼比赛金奖得主,也说他那时用的都是很一般的钢琴。

我要说,第一,这些不是普遍现象,我知道像杜宁武这样的人那种无法比拟的天才,即使给他们用窗台练习,他们心里还是有音乐的。第二,现在不比当年,以前能有个钢琴就不错了,现在每个造琴厂都在研究更精细的工艺,拥有好钢琴的习琴者也很普遍了。
我以前说过,musician的耳朵很敏感,同时也很critical,让我想起来以前听课时,陈宏宽(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说,他在德国留学时,为了弹一架好钢琴作出的牺牲,因为他的房间太小,摆下那架斯坦威后摆不下床,所以他就每天睡在那个钢琴的下面。我想那架斯坦威在帮助他打造敏感的音乐家耳朵的过程中一定贡献巨大。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9-2-2011 21:10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2-9 21:26 编辑

ABC classic fm, 103.9正在播放耳熟能详的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有兴趣的去听啊,真的很不错。反正这个台一天到晚都有好音乐,轮番上演。很多音乐会的直播录音。很巧的几次,听到了elder hall的直播,感觉非常亲切,因为我的音乐会就是在elder hall,未来还会在那里举行。在阿德莱德大学的朋友有机会建议去elder hall听听音乐会,每周五中午固定音乐会,很便宜,音乐学生的话就不用钱了。
再废话两句,如果不常听音乐会的朋友去了要先看好节目单,曲子是几个乐章,千万不要在乐章之间鼓掌,否则很多人会用看怪物的眼光使劲盯你。我相信朋友们会喜欢那里的,去了别忘记看看舞台正后方那个巨大的百年历史的管风琴。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9-2-2011 21:56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2-9 22:16 编辑

我的Boys学生--1

在国内时,我教琴那么久,可是学生中男生少的屈指可数,可是在澳洲我的学生中有一半左右是男生,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下这些小男生的有趣学琴故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谓“物各有性,性各有极”。这就是教学的乐趣所在。
今天上课教了一对兄弟,大的8岁,小的5岁,我从心底里觉得这个妈妈很幸福,因为她的两个儿子都很可爱,很聪明,不一样的聪明类型。我教琴从来都是鼓励学生,因为真的觉得他们弹得虽然暂时不完美,可是能同时work out那么多的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为了不让小男生太过得意,我只是私下和他妈妈说了她儿子的聪明之处。大儿子属于稳重型,我倒不觉得他反映各方面快过别人很多,我最欣赏他的是,他上课很用心,很集中精力,经常会问一些很有意思并且很有想法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我都很耐心的解释,然后两个人讨论。在这个年龄,我觉得有这种独立思考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是他的闪光点。
再说说那个5岁的弟弟,记得他第一次课后隔了一个假期又来上课,他上课前大哭不止,是爸爸把他带进琴房的,可是不到2分钟,就为了自己仍然记得以前学过的知识而开心不已,眼泪还没干。这个小男生真的可以说是smart,虽然是初学,可是小曲子对于很多大人来说也不简单,同时要看谱子,识别出音符、节奏、然后还要在琴上找出正确的位置,当然还有更多的extra 要求,例如做出强弱对比之类的,可是在这个小男生这里,我常常不用解释很多,只要他学过的知识,他自己全能很快反应过来。所以我在学习新曲子的时候就给他留很大的空间,让他自己去做,他往往一下子就做出来整首了,我当然要鼓励一番,然后再说有一些有趣的建议,和这里的小孩交流,我认为最好是用“建议”之类的语言,因为相对来说,音乐本身就没有对错,只有不同,这样的交流方式也更利于他的创造性,因为我用的教材里面有大量的创造性内容,要让他们充分的活跃起来,思维不能受到限制。同样的内容,我敢肯定,这个5岁的小男生比我一些40岁的成人要反应的快。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9-2-2011 21:57
我的Boys学生--2
这里的小男生个个都是个小大人,和我交流真的是平等关系,可是也很有礼貌,我从来没发现有上课超出控制的学生。另一个5岁的小男生虽然没有上面那个弹得让人满意,可是同样是个小大人,有时看着他小大人的样子我觉得很好笑很可爱。他常常自己弹,出错了,马上说,wait, i shold start again. 学完一首曲子,总是像个小英雄一样说,that is easy!  很有趣的是,有一次上完课我怕他忘记那首是功课,他刚学了一首Mr.Bluebird的曲子,我问他哪首是你的功课,因为他不认字,我指指曲子上小鸟的图片,他说,oh, I  know, birdie! 我的文笔实在写不出他当时可爱的样子。还有一次,让他trace(就是描写)一个音符,那个音符就一个圆圈中间有条短线,他惊讶地说,这个像planet,像上次去theatre参观时天花板上的星球。我只好将计就计说,你以后看到这个星球就知道是什么音符了。已有我们再看到这个音符就有个另一个成为了,planet!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9-2-2011 21:58
我的Boys学生--3

另一个男孩,7岁,也是开心的学习着,他爸爸说他每次很exciting的就来了。他的特点是好奇,每次都急着后面是什么曲子。因为他的虽然是初级教材,可是曲子都改编自达作曲家的大作,所以我经常带领他认识一些大作曲家,我们一起计算贝多芬去世多少年了,他会很惊奇的等着眼睛,因为他刚开始以为贝多芬还活着。我们会一起模仿别的乐器的演奏姿势,各种弦乐、各种管乐,让他知道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在弹钢琴的时候有充分的声音想象力。对于这些东西,他都充满了好奇,所以每次我都留一些问题要等下一次解释,大家不要笑我吊他胃口,为了激发兴趣而为之。他的另一特点是喜欢和我弹二重奏,因为他要练习得节奏很好我才和他一起弹,所以为了这个它也很努力,每次合奏完,他可爱的傻呼呼的笑着说,sounds nice!  Can we do it again?二重奏确实很好,能让学生同时协调更多的东西,耳朵要兼顾更多,当然耳朵的敏感性就训练出来了,另外对音乐表现也很好。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3-2-2011 19:05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2-13 19:13 编辑

琵琶行
我常常和一些西方学音乐的人聊起中国乐器,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和一位古典吉他老师“抢”琴房,后来得知他原来是很有名的德国吉他演奏家,在澳洲很有声誉。我从他的手里买了两张他发行的cd,其中一张是吉他演奏的波斯音乐,我越听越觉得像我国的琵琶,让我想起来唐代的西域音乐家苏祗婆,想起来唐代盛行的西域音乐。于是,我就搜索了一些琵琶音乐给他听,让他领略一下千年前我们的“吉它”音乐,我心想,如果现在是大唐时期,说不定德国音乐家也被招去长安献艺了。
因为我现在的research,我接触到几位在美国极有影响的华裔作曲家,例如陈怡、盛宗亮、谭盾等。和他们的联系接触中发现他们除了极强的西方作曲技术以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很深厚。他们的曲子中有不少的琵琶、古琴、二胡等作品,并且把这些乐器和西方乐器进行很好的重奏组和,例如陈怡的琵琶曲《point》,周龙的《溯》将古琴和西方长笛很好地结合起来,他们二人的老师wen-chong chow写给钢琴和西方长笛《狂草》等很多很多。我说的这些曲子都是代表当今世界高水平的现代作品,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大家有兴趣不妨听一听,看看中国作曲家是怎样用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是引领当今世界潮流的。
刚才重读一次《琵琶行》,以更深切地领略琵琶的魅力,“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中国乐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古琴。关于我挚爱的古琴,以后有机会再跟朋友们分享。

作者: 钻石男女    时间: 13-2-2011 20:02
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好文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14-2-2011 21:56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2-14 22:08 编辑

舒畅之则条达

我从国内到外国,从教中国学生到西方小朋友,课堂气氛一直是自然而然地、开开心心地同时,学生又清清楚楚地知道上课的规矩。我似乎天生有小孩缘,小到五六岁,大到teenager,我都可以很自然地无障碍地和他们交流。
我们很认真地、很活跃地讨论音乐,表现音乐,偶尔我会开玩笑逗逗他们,夸张地鼓励一下他们。
一直以来,我觉得这样上课挺好。可是偶尔会遇到个别家长,总是妄图、并且当真地干涉教学。他们是怎样地干预呢?
例如以前以为男孩奶奶,每次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因为在她看来,挑起送孙子学琴的重担是很大的一件事情。这位小男孩是属于反应有些慢的孩子,弹琴时因为同时应付很多事情而紧张地流口水,我可以看得出来,他已经在全神贯注,所以不急者纠正、不急着挑毛病,我总是希望留给他自己空间,先展现一下,哪怕所展现的并不完美,我因为他的全神贯注也要鼓励一番。可是他奶奶在旁边坐不住了,急得摩拳擦掌的,有时忍不住就直接往小孩肩膀上敲一下,说:老师刚说过了,怎么还不会?如此一来,小孩更紧张了,不要谈表现音乐了,谱子都认不出来了。我发现有时小孩的奶奶没来,那个小男孩见了我就像见到了非常亲切的人,有说有笑的,弹琴也反应快多了,音乐也可以表现了。如果他奶奶看到他上课有说有笑的,一定会说:严肃点!除了监督孙子“认真”上课之外,这个奶奶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看了她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都是汉字音译的谱子,我问她你记下来后回去能找到这是哪里吗,她说不知道。我当时非常为这位奶奶对孙子的奉献精神感动,也很理解她。但我知道我很难跟她解释清楚我的教学理念,毕竟所受教育相差很大。
当然这位奶奶属于比较特别的,可是并不是少数,有些年轻妈妈也有很多干预课堂的举动。经常老师还没有指出的“缺点”,妈妈急忙指出。其实我的耳朵何尝判断不出她所谓的“缺点”,只是教学要有重点,要顾及到学生一时的脑力负荷。专业角度来说,家长认为很严重的问题,在我看来根本不算什么,我会不漏痕迹地加以强化。有些问题就是这样,你越强调,越难协调。我以前说过,我不说手的问题,并不是手上没问题,可是我会引导学生的意念从而让手和机体自己作相应调整。这些问题说起来很复杂,可以写学术论文的大题,可是家长一干涉,你就不得不向她解释,既费口舌又浪费时间。
我以前有个小女孩学生,我和她妈妈说话得时候她就在地上打滚嬉闹,一旦开始上课,坐在琴前马上就成熟起来了。7岁的年龄弹起mozart奏鸣曲来比大人还要有表现力,并且她有少见的绝对音高辨别能力。这也是我看学生的一个标准,有些看似非常天真幼稚的小孩,可是一旦表现音乐时能做出超出年龄的成熟,那么这个小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音乐是很有感觉的。我多么享受小孩的天真、享受和它们之间的交流啊,可是偶尔就是会被有些“严肃认真的”家长加以干涉。
我想说,“肃若秋霜”的认真不是真正的认真,真正的认真是时时刻刻就能洞察到小孩的承受能力、精力分配等等心理细节的。有时要容忍暂时的不完美,没必要把学生钉在一个问题上,很多问题要循环往复解决;有时要给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己选择所学音乐的机会。这样他们真的会“其进自不能已”。
我还想说,我把课堂气氛搞得轻轻松松的,并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也并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兴趣而为之,更重要的是,我为了学习的效果,为了更发自内心的音乐表达而为之。因为我们是在学习音乐,不是技工,是要表达发自内心地情感的一门艺术。
最后,我想引用我国圣贤王阳明先生关于儿童教育的名言,希望可以给琴童家长些许启发:“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鱼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副越,自然日帐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color]

作者: huan0043    时间: 14-2-2011 22:09
ding niyi ge,
作者: 圈圈    时间: 15-2-2011 08:28
wo shi zhi qian shang hai yin yue xue yuan fuzhong shang lai de , QQ 9498717 jiao liu xia ba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7-3-2011 21:10
Erik Satie的音乐,推荐给大家
Ravel做了著名的钢琴组曲库普兰的坟墓。我的导师前几天show给我他做的Satie的坟墓。由此激发了我这段时间对satie简约的、大事化小的作曲风格和神秘美丽的钢琴作品的喜爱。现在边听satie,边扫描谱子,准备给我学生弹奏。
我刚好有个学生,他11年级的男生,有着自己明显的喜好倾向,我在选曲方面给他很大自由空间,我一向不喜欢强迫学生弹奏自己不喜欢的音乐,因为我觉得从很多曲子都可以学到学生需要的技术。当然了,学生知道的曲目量是很小的,我经常会给他们介绍很多的曲子,讲解一下风格,然后弹给他们,他们通常听完我弹以后,都激动地每个都要学习,(我又在吊他们胃口,嘻嘻,哪怕是简单的曲子,我都是当音乐会投入一样示范的)。这么多年来,我也在不停搜集适合各种年龄各种程度学生的曲目库。所以相对来说,我的学生接触的曲目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比较大一些。当然很多谱子都是我收藏的,在一般的音乐书店是买不到的。
我相信我的这个学生一定会为我带给他的谱子而兴奋,然后辛苦练琴。其实Satie的很多曲子都不难,好的作曲家就是用很少的几个音可以表达很复杂的感情和很特别的效果。有不少Satie的曲子,学琴2年多大概就可以弹了。
下面,我引用以下别人对Satie这个法国怪才的评论,让朋友们也令分享一下。

Erik Satie 埃里克·萨蒂(Eric Alfred Leslie 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1866年生于翁弗勒尔,1925年卒于巴黎),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888年完成其钢琴曲《Gymnopédies 裸体歌舞》。1891年参加天主教的玄宗教派,并为该教派创作数首乐曲。此后不久对作曲似乎已感厌倦,随后12年写成的作品不到10首。约1910年起,有些青年作曲家受他作品离奇而幽默的曲名诸如《Trois -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 梨形曲三段》的吸引,几乎将他作为崇拜的对象,以 Le Six 六人团 闻名于世的一组青年作曲家即受其强烈的影响。1915年与科克托的会面,导致贾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Parade 游行》(1917)一剧的问世,其中采用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运用打字机、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响。后又与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者交往。

萨蒂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法国新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而倾向于采用更简练和更惊人的风格。他的和声以和弦不解决为其特色。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Socrate 苏格拉底》是他对之抱有很大希望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的段落相当短小,多半以钢琴独奏的方式。他预先使用了后来许多先锋派创作惯用的手法。

对某些人而言,Erik Satie 是个怪人,老是给自己的音乐作品起一些可笑、荒.谬的古.怪标题。

“慢得近乎停止的曲子,随手乱.写的前奏(为一条狗而作),乾涸的芽苗……”

很多人深信,这一切不光是因为他那怪.异的才智,同时也是他故.意用于冒.犯当时的音乐评论人的。众所周知 Satie 讨.厌乐评人,而乐评们也不喜欢他。

凡是弹奏过他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爱给作品演奏方式标注一些古怪的指引。那些指引是作曲家专门为弹奏他作品的人写的:“给某某。我禁止任何人在弹奏作品的时候大声读出这些文字。无论谁斗胆违反我的指引都将引起我的愤慨。谁也不能例外。”
再比如:「light as an egg 指尖要轻得像一只蛋」
(Satie先生,蛋不见得有多轻啊 ^^)、
「here comes the lantern灯要亮起来了」(又不是在搞剧场 ^^)、
「open your head 打开你的脑子」(好可怕 ^^)、
「play like a nightingale with a toothache要弹得有如一只
患有牙痛的夜莺」(夜莺牙痛的时候应该唱不出声来了吧)、
「 work it out yourself 自己动脑筋想」(这锅,还用你讲吗? ~汗~汗)



以下摘自一部短钢琴作品《烦恼 (Vexations)》(1893):
“这个主题要连续弹奏840次,建议演奏者在最最安静的环境中一动不动稳坐着事先练习。”
许多卓越的钢琴家都严格遵守了这条指引。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取得了全球性的成功。然而,谁知道那指引是不是 Satie 捉弄演奏者的?毕竟,那指引并没规定演奏者*必须*弹奏840次。他只是说:“弹奏这个主题840次……”当然,我们永远无从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因为这部作品是在他死后才发表的。
Satie 还是个收藏家。有一次别人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回答说:“那天我看见一块漂亮的手帕……”他死后,人们在他的衣橱里发现84块一模一样的手帕,还有12套一模一样的天鹅绒服装,以及成打的雨伞。


Satie 被视为局外人,一匹追寻自己理.想的孤.独的狼。例如他修建了自己的教堂。如此一来,他极度重视自己的隐私,从不让别人参观他在 Arceuil 的住所,他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27年。在他一生中人们只知道唯一的一段感情关系——他在1893年跟一名模特、同时也是画家和秋千艺人 Suzanne Valadon 的热烈的爱情。

Satie 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为了自己的音乐和自己的理想而活着。他从不看重金钱,过了许多年穷困的生活。他从不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他觉得某人是个混蛋,他会很直率地说出来,而不顾及任何后果。

Satie 的 音 乐

Satie 这个人在很多方面都古怪迷人,不过最为人称道的则是他的音乐。他很富于创作才华,对德彪西(Claude Debussy)、拉威尔(Maurice Ravel)和普朗克(Francis Poulenc)等音乐家有着深远影响。又由于他的音乐是超越时代、并被认为是不受时间范畴限制的,他的音乐对许多现代作曲家都有重大影响。

Satie 是简约主义(minimalism)的先驱。他自创出一种实验音乐,他称之为“家具音乐”(furniture music),不是让你很专心地听,而是当作背景音乐。他还创作出旋律相似、分成几部分的曲子,用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聆听。他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中世纪音乐和法国作曲家的影响。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宁静安详的《Gymnopédies》(“裸体歌舞”,三首相似的钢琴曲)、神秘的《Vexations》(要求重复840次的短钢琴曲)、广受欢迎的《Trois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钢琴二重奏)、芭蕾舞曲《Parade》(起用了一些很古怪的乐器)、和芭蕾舞曲《Relache》(配上一系列电影镜头)。

Satie 的作品直到1960年代以前都不太为人知、并且一直被低估。幸好此后他渐渐得到了应有的声誉。

27 Satie,Erik(Eric Alfred Leslie)萨蒂,埃里克(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1866年生于翁弗勒尔;1925年卒于巴黎).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888年完成其钢琴曲《裸体歌舞》(*Gym—nopédies)。1891年参加天主教的玄宗教派,并为该教派创作数首乐曲。此后不久对作曲似乎已感厌倦,随后12年写成的作品不到10首。约1910年起,有些青年作曲家受他作品离奇而幽默的曲名诸如《梨形曲三段》(Trois *Morceaux enformedepoire)的吸引,几乎将他作为崇拜的对象,以六人团(Le *Six)闻名于世的一组青年作曲家即受其强烈的影响.1915年与科克托的会面,导致贾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游行》(*Parade,1917)一剧的问世,其中采用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运用打字机、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响。后又与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者交往。

萨蒂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法国新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而倾向于采用更简练和更惊人的风格。他的和声以和弦不解决为其特色。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苏格拉底》(*Socrate)是他对之抱有很大希望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的段落相当短小,多半以钢琴独奏的方式。他预先使用了后来许多先锋派创作惯用的手法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7-3-2011 21:13
Erik Satie的音乐,推荐给大家
Ravel做了著名的钢琴组曲库普兰的坟墓。我的导师前几天show给我他做的Satie的坟墓。由此激发了我这段时间对satie简约的、大事化小的作曲风格和神秘美丽的钢琴作品的喜爱。现在边听satie,边扫描谱子,准备给我学生弹奏。
我刚好有个学生,他11年级的男生,有着自己明显的喜好倾向,我在选曲方面给他很大自由空间,我一向不喜欢强迫学生弹奏自己不喜欢的音乐,因为我觉得从很多曲子都可以学到学生需要的技术。当然了,学生知道的曲目量是很小的,我经常会给他们介绍很多的曲子,讲解一下风格,然后弹给他们,他们通常听完我弹以后,都激动地每个都要学习,(我又在吊他们胃口,嘻嘻,哪怕是简单的曲子,我都是当音乐会投入一样示范的)。这么多年来,我也在不停搜集适合各种年龄各种程度学生的曲目库。所以相对来说,我的学生接触的曲目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比较大一些。当然很多谱子都是我收藏的,在一般的音乐书店是买不到的。
我相信我的这个学生一定会为我带给他的谱子而兴奋,然后辛苦练琴。其实Satie的很多曲子都不难,好的作曲家就是用很少的几个音可以表达很复杂的感情和很特别的效果。有不少Satie的曲子,学琴2年多大概就可以弹了。
下面,我引用以下别人对Satie这个法国怪才的评论,让朋友们也令分享一下。

Erik Satie 埃里克·萨蒂(Eric Alfred Leslie 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1866年生于翁弗勒尔,1925年卒于巴黎),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888年完成其钢琴曲《Gymnopédies 裸体歌舞》。1891年参加天主教的玄宗教派,并为该教派创作数首乐曲。此后不久对作曲似乎已感厌倦,随后12年写成的作品不到10首。约1910年起,有些青年作曲家受他作品离奇而幽默的曲名诸如《Trois -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 梨形曲三段》的吸引,几乎将他作为崇拜的对象,以 Le Six 六人团 闻名于世的一组青年作曲家即受其强烈的影响。1915年与科克托的会面,导致贾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Parade 游行》(1917)一剧的问世,其中采用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运用打字机、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响。后又与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者交往。

萨蒂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法国新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而倾向于采用更简练和更惊人的风格。他的和声以和弦不解决为其特色。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Socrate 苏格拉底》是他对之抱有很大希望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的段落相当短小,多半以钢琴独奏的方式。他预先使用了后来许多先锋派创作惯用的手法。

对某些人而言,Erik Satie 是个怪人,老是给自己的音乐作品起一些可笑、荒.谬的古.怪标题。

“慢得近乎停止的曲子,随手乱.写的前奏(为一条狗而作),乾涸的芽苗……”

很多人深信,这一切不光是因为他那怪.异的才智,同时也是他故.意用于冒.犯当时的音乐评论人的。众所周知 Satie 讨.厌乐评人,而乐评们也不喜欢他。

凡是弹奏过他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爱给作品演奏方式标注一些古怪的指引。那些指引是作曲家专门为弹奏他作品的人写的:“给某某。我禁止任何人在弹奏作品的时候大声读出这些文字。无论谁斗胆违反我的指引都将引起我的愤慨。谁也不能例外。”
再比如:「light as an egg 指尖要轻得像一只蛋」
(Satie先生,蛋不见得有多轻啊 ^^)、
「here comes the lantern灯要亮起来了」(又不是在搞剧场 ^^)、
「open your head 打开你的脑子」(好可怕 ^^)、
「play like a nightingale with a toothache要弹得有如一只
患有牙痛的夜莺」(夜莺牙痛的时候应该唱不出声来了吧)、
「 work it out yourself 自己动脑筋想」(这锅,还用你讲吗? ~汗~汗)



以下摘自一部短钢琴作品《烦恼 (Vexations)》(1893):
“这个主题要连续弹奏840次,建议演奏者在最最安静的环境中一动不动稳坐着事先练习。”
许多卓越的钢琴家都严格遵守了这条指引。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取得了全球性的成功。然而,谁知道那指引是不是 Satie 捉弄演奏者的?毕竟,那指引并没规定演奏者*必须*弹奏840次。他只是说:“弹奏这个主题840次……”当然,我们永远无从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因为这部作品是在他死后才发表的。
Satie 还是个收藏家。有一次别人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回答说:“那天我看见一块漂亮的手帕……”他死后,人们在他的衣橱里发现84块一模一样的手帕,还有12套一模一样的天鹅绒服装,以及成打的雨伞。


Satie 被视为局外人,一匹追寻自己理.想的孤.独的狼。例如他修建了自己的教堂。如此一来,他极度重视自己的隐私,从不让别人参观他在 Arceuil 的住所,他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27年。在他一生中人们只知道唯一的一段感情关系——他在1893年跟一名模特、同时也是画家和秋千艺人 Suzanne Valadon 的热烈的爱情。

Satie 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为了自己的音乐和自己的理想而活着。他从不看重金钱,过了许多年穷困的生活。他从不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他觉得某人是个混蛋,他会很直率地说出来,而不顾及任何后果。

Satie 的 音 乐

Satie 这个人在很多方面都古怪迷人,不过最为人称道的则是他的音乐。他很富于创作才华,对德彪西(Claude Debussy)、拉威尔(Maurice Ravel)和普朗克(Francis Poulenc)等音乐家有着深远影响。又由于他的音乐是超越时代、并被认为是不受时间范畴限制的,他的音乐对许多现代作曲家都有重大影响。

Satie 是简约主义(minimalism)的先驱。他自创出一种实验音乐,他称之为“家具音乐”(furniture music),不是让你很专心地听,而是当作背景音乐。他还创作出旋律相似、分成几部分的曲子,用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聆听。他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中世纪音乐和法国作曲家的影响。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宁静安详的《Gymnopédies》(“裸体歌舞”,三首相似的钢琴曲)、神秘的《Vexations》(要求重复840次的短钢琴曲)、广受欢迎的《Trois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钢琴二重奏)、芭蕾舞曲《Parade》(起用了一些很古怪的乐器)、和芭蕾舞曲《Relache》(配上一系列电影镜头)。

Satie 的作品直到1960年代以前都不太为人知、并且一直被低估。幸好此后他渐渐得到了应有的声誉。

27 Satie,Erik(Eric Alfred Leslie)萨蒂,埃里克(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1866年生于翁弗勒尔;1925年卒于巴黎).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888年完成其钢琴曲《裸体歌舞》(*Gym—nopédies)。1891年参加天主教的玄宗教派,并为该教派创作数首乐曲。此后不久对作曲似乎已感厌倦,随后12年写成的作品不到10首。约1910年起,有些青年作曲家受他作品离奇而幽默的曲名诸如《梨形曲三段》(Trois *Morceaux enformedepoire)的吸引,几乎将他作为崇拜的对象,以六人团(Le *Six)闻名于世的一组青年作曲家即受其强烈的影响.1915年与科克托的会面,导致贾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游行》(*Parade,1917)一剧的问世,其中采用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运用打字机、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响。后又与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者交往。

萨蒂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法国新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而倾向于采用更简练和更惊人的风格。他的和声以和弦不解决为其特色。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苏格拉底》(*Socrate)是他对之抱有很大希望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的段落相当短小,多半以钢琴独奏的方式。他预先使用了后来许多先锋派创作惯用的手法
作者: yushangshao    时间: 7-3-2011 22:35
有一小老乡
学艺在沈阳
听罢忐忑曲
操琴代吟唱
问君何能尔
手熟但无妨
四海谁堪比
视频连接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femxaEEwNU
作者: cloudy071    时间: 7-3-2011 23:32
钢琴好啊,乐器之王,可惜小时候没那条件,现在学又有点晚,所以我就学了吉他,弹着还行。但是我一直梦想自己穿着礼服坐在庄重的礼堂里用钢琴弹奏一曲优美的乐曲······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8-5-2011 19:29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5-8 20:36 编辑

电影音乐

我给一个对各种音乐都有兴趣的学生布置了一首萨蒂的小曲子,上课时他弹得自得其乐,并且告诉我在电影Chocolat,(浓情巧克力)里面有这个音乐。
经他这么一提醒,我忍不住把电影又看了一遍。确实在Vianne给女儿讲她父母亲的故事时,这首萨蒂的曲子正是那淡淡的神秘的背景音乐。
我看过的电影不多,可是喜欢的电影音乐不少,有些甚至常常拿来听。我举几个例子,也希望别人给我一些更好的建议,我去听听看。
我喜欢《英国病人》里面的音乐,一段是电影开始和中间多次出现的匈牙利民歌,那个女人悠长的晃晃悠悠的声音,很有味道。我还喜欢在影片二十几分钟时他们在天上翱翔时让人身心舒展的音乐。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背景音乐我也非常喜欢,整部电影就像流动的古典油画一样。音乐其实只有一个主题旋律,但在不同的场景和情绪下不同的配器和演绎就带来不同的感受。
电影《Hilary and Hackie》本身就是讲述真实存在的大提琴家Jacqueline du Pré 的故事,所以里面的音乐当然是不能逊色的。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说不定会爱上大提琴呢,里面那首曲子Elgar的大提琴协奏曲确实是Jacqueline生前的保留曲目。
《傲慢与偏见》电影版虽说不像95版电视剧版那么好评如新潮,可是里面那淡淡的钢琴背景音乐倒是很吸引人。我的电脑里存有整个电影音乐的谱子,并且从技术来讲,曲子不难,很多程度不深的学生都可以弹来自娱自乐。
前几天,有个吹小号的同学看到我是亚洲面孔,就给我讲他喜欢的日本电影,我回来把电影英文名查了一下才知道说的是几部宫崎骏的卡通片。刚好,我有这几部电影音乐四手联弹的谱子,所以就在琴房练习累了的时候找朋友一起拿这些谱子娱乐了一下,很轻松惬意!
电影可以品味或是放松自己,电影音乐同样可以带来不小的乐趣,可听可弹。

作者: 卡卡咯哇依    时间: 8-5-2011 19:36
看不完-------可能是心太浮躁,明天有考试吧---嘿嘿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8-5-2011 19:55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5-8 19:59 编辑

听音乐会

我的朋友不管是不是学音乐的,都会受我的影响,比如学会计的朋友都常常跟我去听音乐会了。有意思的小女生学会的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在合适的时候鼓掌。这个非常重要,鼓错了时候你就会被那些老资格concert goer狠狠地瞪上几眼。其实他们也是很nice的,不过在不合适的时候鼓掌确实很影响演奏者和听众的情绪。
记得一次在国内一个有名的音乐厅听交响音乐会,是夏巴多带着柏林交响来演出。听众非常热情,就像听京戏一样,拼命鼓掌,就差叫好了。我当时坐的位置很特别,在乐队上面的阁楼里面,就是说大厅的观众看到的是指挥的背后,我看到的是指挥的正面。常听音乐会的人知道,在组曲或者奏鸣曲、交响乐等多乐章曲子时,乐章之间不能鼓掌,必须整套曲目结束才可鼓掌。可是听众太热情了,每到乐章结束就拼命鼓掌。我看到指挥手已经举起来准备下个乐章的开始,可是掌声雷动,夏巴多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开始了,手悬在空中,并且我看到了一个小细节,他和那个首席大提琴相对无奈的苦笑了一下。
还有一次,我另一个弹钢琴的朋友去听音乐会回来告诉我,一个意大利钢琴家在国内演出,弹得曲目是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那么长的独奏曲目,听众实在耐不住,就交头接耳的咳嗽的,总之制造一些噪音。可是音乐会结束后,听众拼命鼓掌,要求加演再加演,那个热情把意大利钢琴家都震惊了。后来听到一个人说出了理由:这样的话那个票才值了。
我觉得这些都很正常,外国人还不会欣赏京戏呢。好在中国人已经开始慢慢步入音乐厅听西方古典音乐了。这已经是一个进步。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8-5-2011 19:58
回复 卡卡咯哇依 的帖子

嘿嘿,没关系阿,我也是上来闲扯。忙的时候也没这个心情。上个星期刚做完50分钟的presentation,对这一群年纪大大的phd边弹边讲。之前我也是一直在琴房泡着呢。
有空慢慢闲闲的看,我有空的话就闲闲的写。
作者: zxcvbnm@    时间: 8-5-2011 20:21
{:6_247:}很厉害~~~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8-5-2011 20:49
买琴

我碰巧看到有一个中国妈妈买琴,人很nice,她不停地跟卖琴的强调,希望琴运到家的时候是原封不动,就是箱子都没有打开过,她解释说在中国买家具时都是这样,一个是不希望别人碰,要100%全新,另一个是怕人家打开换掉。
我可以理解这种心理,可是对于买琴我不建议这样。因为每架钢琴都要试弹才会知道手感、银色等,并不是同一牌子、同一型号、同一size就可以发出异样的声音。越好的琴手工的成分越多,往往同样型号的钢琴,你试弹时会发现音色千差万别,每个人喜好不同,常年弹琴的人尤其有自己的喜好倾向。所以一定试弹才能决定要不要买这个琴,决定了一架琴后,把琴里面的编号抄下来,以便送到的时候check.每架琴都有不同的ID,人家绝不敢轻易给你换掉。

作者: Phancy.Fan    时间: 10-5-2011 08:42
我是来赚分的。。。。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22-5-2011 17:24
向我的学生学外语
我教琴一向喜欢轻松的课堂气氛,中间总喜欢和学生说一点点的题外话,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也可以增进师生的交流。常常学生紧张的在应付一些难题,老师一句玩笑马上能使学生轻松起来,不知不觉间难题解决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童心未泯,总对很多事情好奇。比如,对各种语言。我的学生各国的都有,我就有了机会适时向我的小学生请教一下不同的外语。
有一次,我一个罗马尼亚来的学生弹一首曲子总也把握不好节奏,只好数拍子,我当然用英文数的,可是好像他还是不make sense,我忽然想到让他用第一语言来数,他马上找到感觉了,尽管我听起来罗马尼亚语言数起来挺复杂的。我趁他正因为找到感觉而开心的时候向他请教了罗马尼亚语的数字。
弹钢琴的人都知道钢琴谱子上很多的instruction全部都是用意大利语、法国或者是德语等标示的。有一次,我就给一个学生解释一个法语的词,用英语解释半天,然后准备告诉他这个词的读法不同英语,只听他很流利得读了出来,我说:你怎么知道的?他笑笑地说:My first language is French. 我这种一向不会在学生面前装模作样的人不但不觉得不好意思,并且马上开心起来,以后我遇到法语词汇有人请教了。顺便说一下,我这个学生11岁,在瑞士法语区出生长大,在法国读小学,然后去的美国,然后来的澳洲。他妈妈还是学语言的并且弹的一手好钢琴。我常常上课时忘了一个单词怎么说,练比划带解释地问他们,等他们回答我后,我继续解释音乐。(因为形容一些感觉的时候我会充分利用想象力,结果想象出来的东西有时候很难解释。音乐范围内的专业词汇我还是非常熟悉的,专业精神还是要有的。)即使这样并不影响我们的交流。他和妈妈是我教琴的忠实fans,强烈要求学校调到我这里的,他们非常享受我的教学理念和对音乐的理解。
向家长、学生请教的事情我常常做。幸运的是,我有学生来自意大利,本来澳洲的人来自意大利的也不少。我就有了机会学习一下正确的意大利术语的发音,尽管很难。我对一些意大利术语的发音一直不确定,因为我学过的老师有美国人、俄罗斯人也有澳洲人,就是他们之间的发音也不同,所以我想还是去问意大利人吧
作者: zy168    时间: 22-5-2011 17:33
这个帖子读的我心潮澎湃也感到自愧不如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22-5-2011 18:08
本帖最后由 蘅芷清芬 于 2011-5-22 19:13 编辑

研究精神
为什么说起研究精神呢?因为这几天碰到了有意思的事情。
一个是,我一个不怎么喜欢音乐的音乐学院同学问我怎么可以读到PHD,我把该回答的都回答了。然后她不用思考的放弃了。从人品来讲,这个同学是我喜欢的。在实际生活算计中她很有一套,当然是不会去算计害人的那种,没准算计帮助别人也是会的。可是在音乐上,可以说她是不怎么喜爱音乐的,她算好出来读书要花多少钱,回去如果找关系当个大学老师以后,多久能赚回来。她之所以问我读PHD是因为看看能不能通过这个留下来。我只能告诉她,一个是申请条件达不到,另一个如果你不喜欢,读起来太累了。
另外一边,我每个星期入场参加这research的seminar. 越来越发现一个现象,我在里面接触到的像我一样正在读research master或者已经upgrade去PHD的人们谈起音乐来都是神采飞扬。我接触多了,聊天中得知大家是真的爱音乐,爱学习所以才去读PHD的。 我也一样,别人和我说话就能感觉到我对于音乐的热情和执着。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在音乐学院读PHD的,大都是真正爱音乐者。不爱的也受不了这个折腾,不够有料的也进不来,尤其是演奏(performance)专业,我们不但得在那里真刀真枪的弹,还要把弹的东西研究的deep,deep下去。

在我们的seminar,我见到了很多可以形容为highly intellectual 的音乐家。很多已经中年并且在专业领域相当成功,例如:Adelaide Symphony Orchestra 的首席巴松演奏家,正在我们音乐学院任教的唯一一个单簧管老师(他的学生都大量的成名成家了),他们依然在很努力的很认真地在做他们的project.
看那个首席巴松做的presentation感触良多,首先是技术太好了。其次是:演奏完后他和大家讨论的那些细节足以间他对音乐追求完美的态度。比如:长曲子中前后能量的分配或者自由节奏的细致把握。
并且他还让我们传阅了他认真纪律的练琴记录。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启发,practice  diary确实是对练琴效率的一个促进.

作者: linda0315    时间: 22-5-2011 18:15
好羡慕啊 可惜我不会弹  
作者: fall0406    时间: 22-5-2011 18:18
LZ原创啊,帮顶!!!
作者: aiko_723    时间: 22-5-2011 18:41
practice diary 哈哈,我曾经也做过。。不过现在好像变得懒了。
不过这个跟我现在做的这个teaching project还蛮有关系的。。。哈哈,但是对于那么小的孩子来说,diary也就是能把自己弹了几遍搞清楚就不错了。。。。
作者: padmas    时间: 22-5-2011 18:45
木有钱的飘过,这辈子也不可能接触乐器了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22-5-2011 19:55
aiko_723 发表于 2011-5-22 18:41
practice diary 哈哈,我曾经也做过。。不过现在好像变得懒了。
不过这个跟我现在做的这个teaching projec ...

小朋友还是算了,我们把功课写在笔记本上也不见得他们全找得到该练哪首,更别说practice diary了。
我主要记下一些疑问,比如pedal如果有几个option的时候记下来可以跟导师探讨。
我常常疑惑的就是那些指法和踏板。 我常常觉得弹不过去的片段有时候换一种更合适的指法就好了。David在这方面很有帮助。今天我有一个学生弹MOZART 330,也是有些phrase怎么都做不好,我建议她换另一种指法,马上变好了。 所以,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下指法...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22-5-2011 19:59
padmas 发表于 2011-5-22 18:45
木有钱的飘过,这辈子也不可能接触乐器了

其实,不用把钢琴想得很贵,现在有很多option,可以买digital阿或者keyboard阿,都挺便宜的,虽然对专业的这些不够用,但是对于play for fun的人,也可以享受乐趣了。
更便宜的,你可以买吉他(当然有非常贵的),或者recorder,就是竖笛啊。

还有不用钱的,口哨还有你的嗓子。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音乐乐趣。
作者: padmas    时间: 22-5-2011 20:26
谢谢你的回复哦,我觉得开阔了很多。像我这一穷学生,还是趁家里没人吹吹口哨,我也挺喜欢的
作者: aiko_723    时间: 22-5-2011 22:06
蘅芷清芬 发表于 2011-5-22 19:55
小朋友还是算了,我们把功课写在笔记本上也不见得他们全找得到该练哪首,更别说practice diary了。
我主 ...

对的对的!!David对于指法好像很有研究似的。。。
经常给我改一些小的地方,是会变得很顺。。。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8-8-2011 21:15
看得见的音乐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常常会用各种比拟来形容学生弹琴的声音。在我看来,声音是看不见的,可是有时候我又能看得见他们,他们有着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比如,有些声音是圆的,有些是尖的,有些是方头尖尾巴的,有些是尖头方尾巴的。有些声音像珍珠一样闪着温润的光,有些则像烟花一样闪着逼人的光。有些声音是有根的,有些声音是在空中的。

有时候,音色又像人的形态,明明我想要端庄的、大方的声音,可是有些学生偏偏弹出松松垮垮、软皮蛇一样的声音。有时我想要向上勃发的、挺拔地像芭蕾演员一样的声音,可听到的却是喝醉了酒一样的姿态。有时我想要非常sensitive的,非常有小心思的表现,学生可能会弹得像打桩一样或者是trooper在践踏一样的机械和粗鲁。在很多肖邦的旋律里,我都预想要听到诗人的,甚至有时“妩媚”的起伏,可是有学生偏偏制造出一个生硬的乐句结尾。

有时候,我觉得老师有点表演天赋挺好的,可以很生动地告诉学生,想要什么样的效果。

有时候,音乐又和语言很有联系。我弹的其中一首曲子,我在里面可以清楚地听到四川方言里那往上的一扬。
说着这样的比拟,再加上现场的示范和比较,学生很容易明白我想要的声音。我通常是先引导学生建立音乐概念、声音概念,这样很多问题不用解决就已经解决了。因为身体是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朝着想要的目标。最后,才讨论一些,指尖还是指腹,手腕是固定好还是转转好,touch是深一些还是浅一些,或者是这一串音符运动的路线等等这样的问题。
并且我发现,很多时候老师过于专注在学生的手指上了。很多问题不是手指的问题,很多坏的声音是全身姿势、弹琴时的精神状态,甚至可能坐的远近和高低都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音乐不像文章,你能看到句号、逗号、感叹号。可是仔细看,也是能看到的,并且可以看到更多。所以,老师要带领学生会很好的读谱,除了读对以外,读出作曲家想要的语气,然后再加上自己的烙印。
作者: 蘅芷清芬    时间: 8-8-2011 21:17
音乐与油画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前面几位朋友都非常赞同学音乐需要大环境,需要深厚的艺术素养。我一直强调这个,因为总听到很多人把音符全部弹对了,可听起来就是不对劲,有些简直“不堪入耳“。这个就是心中没音乐。
怎么样提高艺术素养从而达到心中有音乐?说起来很空泛,空泛的东西通常都是需要落实在平时的东西也通常是很重要的东西,并且是越到后面越显现出强大作用的东西。

今天我顺路去art gallary看了油画展,就想到了论坛里大家的讨论。我常常引导家长和学生听什么什么音乐,今天我还有一个建议,你可以再让孩子欣赏音乐的同时,欣赏一下美术作品。也可以家长先行增加自己的艺术修养,然后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
因为你熟悉中西方音乐史的话,每个时期都是政治、人文方面发生了变化,接着音乐、美术、文学等都先先后后地开始显现出新的风潮。
因为家庭的原因,我看了大量的油画。我爸爸精通油画、摄影和业余爱好一些乐器,我弟弟是油画专业出身,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油画,并且我也常常被”强迫“要听讲。所以更每个时期的音乐和美术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的同一或者相似有一定理解。
比如,古典主义油画重视线条的严整和清晰,同样你看莫扎特的钢琴谱就能发现,节奏和结构是多么的严整,旋律线条是多么的清晰。
同样地,印象派这个词是法国那一小撮画家带头兴起来的,然后很快就影响了作曲家,你听德彪西的曲子,就和莫奈的画一样,充满了变幻莫测的光和影,他用他特有的和声和结构来表现出来了可以听到的油画。
普遍意义来说,艺术这个东西,有家学渊源的和半路出家的人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建议家长们在“家学”方面下下功夫,虽然表面不太看得出来效果,但是那个效果是深厚的、长远的。(深厚长远的影响其实一直被很多教育者所忽视)。
作者: nivaya    时间: 9-8-2011 00:57
本帖最后由 nivaya 于 2011-8-9 00:58 编辑

我觉得好听才是真,我不喜欢乱七八糟的交响乐,听了心烦.我喜欢独奏,清新自然的,当然,好听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millymier    时间: 1-1-2019 21:06
你好!我需要给女儿找个钢琴老师 五岁 已经学了一年。麻烦留个联系方式可以吗?谢谢了 !




欢迎光临 AdelaideBBS.com_阿德莱德中文网_南澳华人论坛_阿德莱德租房_工作_交友_同城 AdelaideBBS.com中文网 (http://adelaidebbs.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