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laideBBS.com_阿德莱德中文网_南澳华人论坛_阿德莱德租房_工作_交友_同城 AdelaideBBS.com中文网

标题: 关于摄影的一些思考(最新更新[陆] Shoot slowly or fast?) [打印本页]

作者: 周广吉    时间: 9-11-2010 14:39
标题: 关于摄影的一些思考(最新更新[陆] Shoot slowly or fast?)
本帖最后由 周广吉 于 2010-11-23 11:57 编辑

[引子]

大抵是因为手中的器材太过简陋了,抑或是生活的圈子太小了,再不就是接触摄影的时间实在太短,片子拍得很少(400D刚上市的时候便让它成为了我的第一台单反,直到现在快门一共也没按超过8000下)也很一般,所以反而是喜欢或者说有时间去思考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
其实本人并不好码字,一是因为懒,二是因为觉得自己还未达到那个层次。但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稍纵即逝,但如果不去系统的处理这些问题又会一直困扰自己。所以不如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也算跟大家分享一下。
由于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业余爱好者,所以思考这些问题的出发点都是从纯业余的角度出发,职业玩家误入后看罢姑且一笑。

[壹] 摄影的意义在于什么?
摄影的意义在于什么?或者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摄影?
曾和一名十分要好的,网名叫作“猪小新”的色友探讨过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总是指责对方的照片毫无意义,又经常叹息自己拍出来的照片也毫无意义。
所以这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这一节开头的问题。
也许有人要说,拍了好片子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也许还有人要说,和一众色友们一起观片的时候听到大家的啧啧赞叹声,心里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能更多的人会说,摄影的意义在于记录。
我想,前两种说法其实应该是摄影带来的副产品,而后一种说法仅仅描述了一个表面现象,因为毕竟摄影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记录。
我个人认为,摄影的意义在于:以这种方式为切入点,去体验,去思考,并最终记录下来。
体验和思考既是摄影的前提又是摄影的灵魂。
倘若只是胡乱地按下快门,其动作上与“摄影”并无分别,但却只能叫做拍照而已(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摄影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等到第二节再来讨论)。
俺娘经常会说我尽给别人拍照了,也不见给自己拍几张。
我想广大的色友应该都和我差不多,拍的人99%自己不认识,拍的事也不见得与自己有关,但为什么我们会有冲动按下快门呢?而拍下的照片对于自己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认为那一刻能成为一张好照片算是一个非常直接却又非常肤浅的原因。
更深层的原因应该是,拍摄者的情感在那一刻被感动,也就是体验到了某种特殊的感觉(虽然行动上不见的参与,但情感却产生共鸣),并引发了自己的思考(这个思考应该包含三个层面:自己长期在生活中积累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自己在那一刻体验到得到底是什么?自己应该如何来表达?),最终触动了快门。
所以如果这样解释,那些看似和自己无关的人或事,并不能算是真的无关,他们恰恰是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的一种体现。
更弥足珍贵的是,我们用影像这一手段,把它记录了下来。
拍摄人像,一定是感受到了他/她的美;拍摄风光,一定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拍摄人文,一定是感受到了人间百态;拍摄运动,一定感受到了运动的激情...,倘若没有相机,这些体验仍在,但有了相机,竟可以用图像去再现那一刻的感觉。

未完待续...

[貳] 摄影的本质是什么?
摄影的本质是什么?或者换句话说,到底什么是摄影?
本人不才,看过的摄影教材并不太多,似乎还有没有一本书解释了摄影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一般也都是解释了一下photography这个词的意思是“用光影作画”。
有些人要问了,那么经典的摄影教材都没有来探讨这个问题,论得到你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摄影吗?
其实本人无德无能来探讨这么深奥的问题,只是经常能看到许多以摄影人自居的人分成几大派别在网上或其他管道里争得不可开交,各执己见,决不轻易妥协。
比如,实用派总是不屑器材派买了上万甚至上十万的器材却只是拍拍报纸,拍拍砖头;再比如,胶片派始终觉得胶片的宽容度等各类型能远超过数码,而不屑所谓的数码味;还比如,一些唯原片派总是对所谓的深度PS了的作品嗤之以鼻...
于是本人诡异的思维便萌发了思考一下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争论的原因。
最后我觉得,之所以大家(包括我本人)会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正是因为对摄影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根据我自己一点小小的心得,我认为,摄影的本质就是:控制手中的器材(包括前和后期的设备),让照片达到心中预期的效果。
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
1.摄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过分的忽略或否认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任何一个方面的因素都是不恰当的。
2.当摄影师按下快门之前,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比如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如何用摄影语言来强化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等。这便是对照片的预期,即自己希望照片拍出来是个什么样子。照片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也是摄影师对自己照片评判的一个底线,一个标准。摄影本是主观的东西,所以强求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感悟或赞许自己拍的照片是不现实的。但这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或闭门造车,因为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摄影水平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不同时期对自己照片的预期或评判标准也是不同的。一张照片准确表达了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那么他才是对摄影师本人真正有意义的。

----------------------------------分割线--------------------------------------
慢慢又对这一点有了新的理解:
1.“自己”即照片的作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这个词说明了摄影是主观的。所谓的客观记录也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同样一个事物,不同的人看到的感受和方式绝对是不同的。但摄影里确实有一类照片是以记实为主,如果参加比赛,赛会也会强调不能过度的后期制作。但是何为“过度”并无一定严格的界定。刘宽新在他的书中《数码影相专业教程》也有讨论过这个问题,他的观点是,这类照片的后期制作以不移动像素为界限来判定是否算做做假。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人眼看到的世界和相机看到的本来就有天壤之别,17mm的超广角和300mm的长焦本来就是以和人类肉眼视角迥异的方式拓宽了人类的视野。所以在摄影中不存在所谓的“真实”,一切影像皆是幻像。摄影和诗歌,歌曲,舞蹈一样是人类表达自己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方式一样。所以说到底,摄影是为了表达,表达你想表达的,而不是你看到的。
2.”一切手段“包括了前期和后期,前期和后期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后面半句话。所以说前期和后期同样重要,都只是完整摄影流程的一部分而已。强调原汁原味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亚当斯的分区曝光法,就是最好的解释。
3.“预想”。没有预想就没有摄影,没有预想就只是拍照而已。和第一点一样,摄影是为了表达,照片的作者是要运用一切视觉元素去强化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如果都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那又何谈如何去运用这些手段呢?

[叁]关于拍什么。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到底应该拍什么?
我想这是困扰着很多摄影初学者的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影响到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即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器材。
让我们先来看两个与摄影无关的问题:爱因斯坦为什么是研究物理而不是化学的?迈克尔乔丹为什么在篮球场上是神,而到了棒球场上就变成了一个二流球员?
就我所知,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由于爱因斯坦对物理的热爱。
本人略微看过一点爱因斯坦传记,得知爱因斯坦在大学时对物理的热爱远远超出了其他学科,甚至包括和物理息息相关的数学,从而导致了他的偏科相当严重,以致于最后爱因斯坦在做某些非常深奥的物理研究的时候,必须借助他人的数学知识的帮助,所以如果让爱因斯坦去研究他完全不感兴趣的化学,那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更加简单,那就是,天赋。
乔丹在第一次退役后(他老爹被人谋杀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志(他爹其实更希望他打棒球)来到了棒球场上,虽然他的刻苦是出了名的(在篮球场上也是当时全联盟最刻苦的球员之一),但他依然只是一个二流球员,其取得的成就远远无法和在篮球场上相比,于是携着对篮球的热爱和怀念,他再一次踏上了篮球场,剩下的就不用我多说了。虽然乔丹拥有惊人的身体素质,但毕竟篮球和棒球是两个发力方式完全不同的项目,身体素质出众却并不代表适合这项运动。
这两个例子和摄影有什么相关呢?
我想要说的是,首先,摄影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爱好,它恰恰是一个人其它爱好或兴趣的延伸。摄影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里面包含了非常多的门类,比如人文、人像、风光等,不同的人喜欢拍不同的题材,驴友自然而然的就会行行色色;懂鸟,爱鸟之人就会去打鸟,钟情大自然壮美的人就会去拍风光...。所以我觉得摄影其实是建立在其他兴趣爱好上的兴趣爱好,喜欢什么就去拍什么,如果买了相机却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那应该反问一下自己是不是除了摄影再无其它的有益嗜好,倘若真的如此,看过一本书,有个非常好的建议,就是从身边的事物拍起,比如自己的家人,自己所参加的活动,这样既熟悉,又很容易操作。
其次,在广泛拍摄的基础上,专攻一两个题材才会有所成就。每天零碎的拍摄,只有在初期才会有比较明显的进步,但很容易到达一个瓶颈,系统的拍摄并且多研究其它题材的摄影会很有帮助。摄影有如此多的题材,很少有摄影时可以在所有的领域都能取得非凡成就的,但我现在觉得多拍些不同题材的照片对自己最钟爱的那个题材的拍摄是很有帮助的。摄影有很多最基本的技巧,但某些技巧一般来讲只是在某些领域里比较常用,多接触一些不同题材的拍摄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并且可以融汇贯通一些在本领域里不常用的技术以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照片。
要说到我最不爱拍的题材,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风光。但我最近买了两本教风光摄影的书,因为我发现拍摄风光对加强摄影的基本功--曝光和构图--大有裨益。

未完待续...

[肆]关于器材。
这点其实很简单,远远没有屋脊上争论的那么复杂:
1.任何器材都可以拍出好片;
2.某些好片只能有某些器材才能拍出。

未完待续...

[伍]预想与思维定式。
我拍照片的速度很慢。06年9月底买的400D,目前还不到一万张,08年4月初买的40D,现在刚刚过5000张。2年半多的时间里一共才拍了14000张。其实我在06年4月第一使用数码相机(佳能A700)的时候,拍的也是很快的,3个月拍了5000多张吧。之后就越拍越少。愿意之一是,自从我入单反之后没多久,就不爱连拍了(其实我很爱拍运动这种最需要连拍的题材)。用400D的时候是因为连拍慢,连拍往往会错过一个动作最精彩的时刻。但后来买了40D,几乎不用高速连拍,而且虽然相机是设到低速连拍模式,但是基本不一直按着快门不放,我还是喜欢自己控制快门开启的时机,因为我还是更喜欢依靠自己的眼和手。

很多照片我不拍了。从一开始不停的按快门,到现在想了很久也不拍,不知道是进步还是退步。但我后来有个观点:既然是要删掉的照片,那一开始又何必要去拍呢?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就是因为拍过太多的烂片,然后慢慢的知道很多情况下是拍不出好片的,于是就根本不想去拍了。这个问题我也跟一个很要好的色友讨论过,他并不同意我的观点。他认为不去拍怎么知道结果如何呢?但我之前讲了,摄影就是要符合自己的预期,在我觉得不会达到自己预期的情况下,我很容易放弃拍摄,因为我觉得拍了占空间,最终还是要删掉。最终的结果就是越拍越少。

直到一次经历,让我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有次去朋友家聚会,我带了相机,拍了一些照片,然后把相机借给一个完全不懂摄影的朋友玩。因为新鲜好奇,他不停的按着快门。但当我回家浏览照片的时候我大吃一惊。那个朋友拍的很多照片在技术上虽不很完美,但却非常生动,我很喜欢他拍的那些照片,最关键的是,他拍的很多照片,是我不会选择去拍的,因为我不认为那是很好的拍摄时机。但那个朋友拍到了,而我却因为我的“预期”错过了这些机会。

“预期”是思考的表现,却又很容易让自己产生思维的定式。一心想着这么拍,很容易就会忽略其他的拍摄手法和机会,因为时间,拍摄的时机,存储空间这些资源都不是无限的。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未完待续...

[陆] Shoot slowly or fast?
之前看<War Photographer>被小震惊了下,不是因为James Natchwey的勇气,坚毅,或震撼的照片,而是他的拍摄节奏。我一直以为战地摄影师的拍照会跟打仗一样,不停的快速移动,不停的变换角度,像machine gun一瞬间就扫完一梭,但Natchwey的拍摄节奏竟然和他讲话的语速一样,如此之慢,而且还使用手持测光表。在非交火时期,他只是静静的观察,静静的走动一下,用手持测光表测一下光,良久才按一下快门,而且他对相机设置的调整都非常缓慢,快门边上的滚轮每次只拨一格,每拨一次中间好间隔好久。虽然他自己也有解释说,由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伤害,所以他必须要足够的尊重被拍摄对象,不能大声喧哗,不要一直不停的动来动去。但是即使是在交火时期,他竟然也没有用连拍,按快门的速度无非就是比非交火时期快了那么一点。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摄影师并不是要拍下看到的所有东西,而是要把能拍到的拍到最好。我想Natchwey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他用并不太快的拍摄速度换来的是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自己一直有个经验,看到一个很有拍摄冲动的场景,马上拿出相机去拍,而且因为怕错过这个场景一口气一样的角度和设置拍了好多,回去一看发现拍的都一样的烂。然后我就在想,如果当时变换一下角度,变换一下相机的设置,就会怎么样之类。但这样的思考总是在拍摄结束之后才想到,拍的时候由于太赶,反而没有时间去思考,只是一味的按着快门,所以看似好象记录了一个难得的场景,但其实没有一张拍的好的。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如果放慢一下拍摄速度,现场多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也许会错过一些时机,但依靠长期的积累,这样的拍摄习惯反而会记录下更多更好的瞬间。
作者: tjmhz    时间: 9-11-2010 15:28
在无忌上看了这个帖子,有道理的。
作者: 木头瓶子    时间: 9-11-2010 20:08
这些都是大师才要思考的东西,像我这种初学者还是先学好怎么用好手里的相机了。

ps,周兄的大作必须顶阿!
作者: jasolyoyo    时间: 9-11-2010 20:30
我以为我的机器快门时最低的了。我的50D都已近7000多了。
作者: 渺沙-月狼    时间: 9-11-2010 23:37
哎。。。我的传奇就不说了。。。

顶一下广吉的大作, 继续等待。。。
作者: 无知当个性    时间: 10-11-2010 16:25
周兄盖的那层楼越高越有水准
要是我手上还有器材真想好好交流一下
作者: cardy    时间: 11-11-2010 01:06
期待下文。。。
{:4_157:}
作者: 汐残    时间: 11-11-2010 15:31
顶顶顶~~~~~~~~~~~~~~~~~~~
作者: shinshin    时间: 11-11-2010 22:07
太好的文章了, 大受裨益.......此时的心情只能用一个字来表示.......顶~~~~
作者: David    时间: 11-11-2010 23:48
这些都是大师才要思考的东西,像我这种初学者还是先学好怎么用好手里的相机了。

ps,周兄的大作必须顶阿 ...
木头瓶子 发表于 9/11/2010 20:08



"这些都是大师才要思考的东西,像我这种初学者还是先学好怎么用好手里的相机了。
"   +1
作者: 渺沙-月狼    时间: 12-11-2010 04:12
周兄盖的那层楼越高越有水准
要是我手上还有器材真想好好交流一下
无知当个性 发表于 2010-11-10 16:25



    无知放弃了??
作者: 周广吉    时间: 23-11-2010 11:19
这些都是大师才要思考的东西,像我这种初学者还是先学好怎么用好手里的相机了。

ps,周兄的大作必须顶阿 ...
木头瓶子 发表于 2010-11-9 20:08

我就是没啥器材玩,所以才爱乱想。。。
作者: 周广吉    时间: 23-11-2010 11:52
[陆] Shoot slowly or fast?
之前看<War Photographer>被小震惊了下,不是因为James Natchwey的勇气,坚毅,或震撼的照片,而是他的拍摄节奏。我一直以为战地摄影师的拍照会跟打仗一样,不停的快速移动,不停的变换角度,像machine gun一瞬间就扫完一梭,但Natchwey的拍摄节奏竟然和他讲话的语速一样,如此之慢,而且还使用手持测光表。在非交火时期,他只是静静的观察,静静的走动一下,用手持测光表测一下光,良久才按一下快门,而且他对相机设置的调整都非常缓慢,快门边上的滚轮每次只拨一格,每拨一次中间好间隔好久。虽然他自己也有解释说,由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伤害,所以他必须要足够的尊重被拍摄对象,不能大声喧哗,不要一直不停的动来动去。但是即使是在交火时期,他竟然也没有用连拍,按快门的速度无非就是比非交火时期快了那么一点。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摄影师并不是要拍下看到的所有东西,而是要把能拍到的拍到最好。我想Natchwey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他用并不太快的拍摄速度换来的是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自己一直有个经验,看到一个很有拍摄冲动的场景,马上拿出相机去拍,而且因为怕错过这个场景一口气一样的角度和设置拍了好多,回去一看发现拍的都一样的烂。然后我就在想,如果当时变换一下角度,变换一下相机的设置,就会怎么样之类。但这样的思考总是在拍摄结束之后才想到,拍的时候由于太赶,反而没有时间去思考,只是一味的按着快门,所以看似好象记录了一个难得的场景,但其实没有一张拍的好的。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如果放慢一下拍摄速度,现场多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也许会错过一些时机,但依靠长期的积累,这样的拍摄习惯反而会记录下更多更好的瞬间。
作者: Zeroun    时间: 29-11-2010 14:28
只有狗人,没有狗头
作者: Zeroun    时间: 29-11-2010 14:29
只有狗人,没有狗头
作者: Zeroun    时间: 29-11-2010 14:30
只有狗人,没有狗头
作者: 渺沙-月狼    时间: 5-3-2014 12:13
这篇东西居然跑到顶上去了。。。人去楼空呢~
作者: 雪代影    时间: 15-3-2014 17:45
这坟挖的。。。我当时还想他居然还有闲情跑到这来发个帖。。
作者: dou522    时间: 19-3-2014 15:01
顶~~~~~
作者: 渺沙-月狼    时间: 20-3-2014 20:52
雪代影 发表于 2014-3-15 17:45
这坟挖的。。。我当时还想他居然还有闲情跑到这来发个帖。。






欢迎光临 AdelaideBBS.com_阿德莱德中文网_南澳华人论坛_阿德莱德租房_工作_交友_同城 AdelaideBBS.com中文网 (http://adelaidebbs.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