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laideBBS.com_阿德莱德中文网_南澳华人论坛_阿德莱德租房_工作_交友_同城 AdelaideBBS.com中文网
标题: 分析:澳洲央行为何不断提高利率把我们推向经济衰退?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白免 时间: 14-2-2023 09:27
标题: 分析:澳洲央行为何不断提高利率把我们推向经济衰退?
如果某天早上醒来,有人对你说,你原来所相信的一切从根本上就错了,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如果澳大利亚和世界各地数百万人生活水平的根基就建立在这样的信条以及基于这些信条所做的决定,那情况又会怎样?
然而,这是摆在当今这一代经济学家面前的现实。经济学家们突然对现代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产生了怀疑,即就业、工资和通胀三者之间的关系。
有关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一直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管理社会方式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也是澳大利亚央行60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政策支柱。
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姆·菲利普斯(William Phillips)在1958年首次提出一个名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工作,工资压力就会增加,进而导致价格上涨,最终加剧通货膨胀。
其中的逻辑简洁明了。劳动力越来越稀缺,劳动力价格就会上涨,进而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涨。
鉴于央行的主要职责是控制通胀,因此世界上所有的央行都认同这一信条。但现在,事情起了变化。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失业和通胀之间的关系在整个发达世界都变得不那么清晰了。
在疫情大流行之前,工资增长的速度是有记录以来最缓慢的——尽管当时失业率有所下降,利率也大幅下降。但在此之后,物价和利率都开始飙升,就业数据却仍令人费解地保持强劲。
这让央行感到很困惑。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困境。
如果经济管理的根基并非,那么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央行(在寻求遏制通胀飙升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因加倍加息而不必要地让数百万工人失业。
救济金骗子还是阴谋论的受害者?
20世纪70年代以前,充分就业的概念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政府渴望让每个人都有工作。
但威廉姆·菲利普斯的理论改变了这一切。在当时的全球通胀飙升之后,一个新的想法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政府高层中获得支持。
据认为,要控制住工资和通货膨胀,就得有大规模的失业人群。不止于此的,失业人群还为小报提供了素材。小报为了提高销量,频频给失业人群贴上福利骗子和救济金骗子的标签。
这种思维变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主流经济学家和央行发明了一个简洁的缩写词NAIRU(Non 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用于计算失业大军中需要有多少贫困个人。
几十年来,我们都认为需要5%左右的失业率才能让一切正常运转。
然而,随着这种对应关系的破裂,经济思想重量级人物之间爆发了一场关于我们何去何从的公开论战。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挑起了这场辩论,他认为加息是应对价格上涨的低效方式,并主张政府应该加大干预。
他得到了许多著名经济学家的支持,包括前美联储经济学家克劳迪娅·萨姆(Claudia Sahm)。
“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我们把抗击通胀的任务完全抛给了美联储,”她写道。“一个未经选举、不受问责的团体来决定谁赢谁输。”
她一直在组织同事,呼吁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抛弃菲利普斯曲线意识形态。
现在的不利消息
上个月,美国经济受到一些不利消息的冲击,导致金融市场陷入轻度恐慌。
尽管过去一年美国加息力度惊人,但美国失业率仍在下降,已降至54年来最低水平,仅为3.4%,仅比我们的3.5%低一个百分点。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一消息令美联储感到不安。因为其背后的思维逻辑是,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要想真正抑制通胀,失业率就必须得上升,更多的人需要失业才行。
菲利普斯曲线倡导者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是进一步推高利率,迫使美国经济和世界其他地区陷入严重衰退。因此,金融市场出现了恐慌。
图文来源: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
欢迎光临 AdelaideBBS.com_阿德莱德中文网_南澳华人论坛_阿德莱德租房_工作_交友_同城 AdelaideBBS.com中文网 (https://adelaidebbs.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